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讲义
启航2006年考研政治串讲班讲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讲义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编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讲重点问题,后面的主要知识点是超过重点问题的。)重点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唯物唯心两大派别,max主义哲学的特点)一、选择题: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错误的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是知识的总汇”—哲学等同于各门科学的相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包括并且可以取代)a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普遍规律vs特殊规律b联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后者以前者为指导。2、哲学基本问题(错误分析“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等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不同表述:1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问题)--多选。3、世界的本质问题(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懂得提法和含义就可以。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基本问题;4、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后面有5、唯心主义的两种类型6、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后面最后的3(2)7、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不要求全面掌握)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关系(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区别:实践观;唯物辩证法;能动反映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二、分析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看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考,不用背的[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实事求是、实践论(认识论)、矛盾论(辩证法)、社会基本矛盾(唯物史观)。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就是硬道理、两种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形态理论)、一国两制(国家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三个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它主张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互制约和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等基本观点。运用原理:实践性是马哲的根本特征(革命运动,建设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同各国具体实际想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丰富发展完善)主要知识点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启航2006年考研政治串讲班讲义2(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2)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哲学具有党性,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第三条路线的哲学。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具有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这里主要指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以及缺乏实践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运动看做是机械运动;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2)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第一,社会历史根源: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愚昧无知,产生了灵魂不死和神灵不死的观念。第二,认识论根源:主观与客观相背离、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或环节,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第三,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或阶级偏见,往往夸大精神的作用,利用唯心主义作为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3)唯心主义具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观念、意志、“心”、理性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虚构出来的在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神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典型试题分析单项选择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绝对精神)客观唯心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分离、唯心史观在历史观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启航2006年考研政治串讲班讲义3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的唯物主义。它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与旧哲学迥然不同的内容和本质特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动力,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克服了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中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并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驱逐了出去;它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3)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主要表现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并为实践服务。实践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部分,即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中。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的革命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和目的,就是实际地“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这种革命性在理论上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它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是指19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产生和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哲学思潮和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主张按照“实证科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主张哲学应当像“科学”那样只关注或研究事物的现象或“经验事实”,拒绝研究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和最一般的规律。这种认识往往陷入主观经验主义和不可知论。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者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经验”世界,并倾向于把经验看成是主观感觉经验,所以本质上仍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主张以人为本体,把人的意志、情感、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当作个人的本质,甚至理解成世界的本质。因此这种思潮也被称为非理性主义。从总体上说,这种人本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例如,德国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尼采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权力意志”;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即认为人最初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或虚无而存在的,人的本质是后来按照人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又反对科学主义和抽象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中,既要克服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又要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2-4辨证唯物主义2-唯物论3-辩证法4-认识论)重点问题1物质观2实践观3意识论选择题:1、物质范畴(物质形态、物质结构与物质的本质)1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停留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有了进步,但还是停留于物质的结构问题上。2与具体科学区别:后者停留在物质的特殊性上。把1,和3结合起来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实践,生产,社会规律是客观的都是物质性的表现。所以物质不仅表现为实体,还可能是一种状态,场,关系,活动。2、运动和静止(割裂二者可能导致的错误)启航2006年考研政治串讲班讲义43、社会的物质性4、实践的本质特点(物质性、能动性、社会性)后5、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后(都是物质性的)6、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实践)7、意识的本质(分析“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把意识等同于物质“人工智能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对思维的模拟而不是真正的思维)8、意识的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9、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分析“世界统一于存在”—不准确孤立的用存在,不清楚到底是物质存在还是精神存在整个哲学有两个一个是思维与存在,还有一个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主要知识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它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可知性,同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和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物质概念)区别开来,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它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物质的存在形式(1)物质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运动与静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事物处于相对平衡和稳定时的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是把握运动和认识事物的性质的前提条件。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就会走向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而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它们具有客观性、辩证性。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时间和空间是具体的,其具体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注意识别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特点:它是物质性的活动,区别与精神性的活动;它又是能动的有目的的活动,区别于动物式的本能活动。实践具有目的性(自觉能动性)、物质性、社会制约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试验等。实践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主体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它具有类、群体、个体等形式。实践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范围的对象。首先,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互为存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7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