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乙酰化豆类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江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乙酰化豆类淀粉的结构与性质姓名:黄峻榕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指导教师:金征宇20070301乙酰化豆类淀粉的结构与性质作者:黄峻榕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宗绪晓.关建平食用豆类资源创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发展策略-中国农业信息2008,(9)据FAO统计资料,面积和产量排前八位的世界主要食用豆类依次为菜豆、鹰嘴豆、豇豆、豌豆、木豆、小扁豆、蚕豆和羽扇豆.全世界117个国家生产菜豆,54个国家生产鹰嘴豆,34个国家生产豇豆,93个国家生产豌豆,22个国家生产木豆,55个国家生产小扁豆,57个国家生产蚕豆,21个国家生产羽扇豆.绿豆、小豆、饭豆、黑吉豆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2.期刊论文王百姓陇东地区小杂粮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中国种业2005,(10)陇东地区是小杂粮生产的典型区域之一,不但生产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广,而且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栽培面积较大的有荞麦、糜子、谷子、高粱、燕麦、绿豆、黑豆、小豆、豌豆、蚕豆、豇豆、普通菜豆、小扁豆、鹰嘴豆、薯类等.这些种类在该区15个县(区)都有种植,其中荞麦、糜子、燕麦、绿豆、黑豆、小豆、豌豆、蚕豆、豇豆主要分布于北部较干旱的山区,谷子、普通菜豆、小扁豆、鹰嘴豆、高粱等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川塬区.3.期刊论文隋建中.热依汗古丽.马德成加强对检疫性害虫--四纹豆象的检疫-新疆农业科学2001,38(5)2001年3月25日在喀什地区疏勒县农贸市场进行植物检疫执法大检查时,发现一农户销售的鹰嘴豆上有被虫危害的迹象,部分豆粒间有明显的羽化孔盖,有些已成空壳,后经室内鉴定为四纹豆象.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uscFabricius)属鞘翅目,豆象科(Bruchidae),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主要危害豇豆、豌豆、小豆、绿豆、鹰嘴豆、大豆、扁豆、蚕豆、胡豆等多种豆类,将豆类种子蛀食成空壳,即失去食用价值又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一般种子被蛀率都在20%~50%,严重达80%以上,一些国家的严重受害地区,被迫放弃了豇豆的栽培.该虫原产于东半球的热带或亚热带,现已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国内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山东、河南等省区,是我国分布未广的危险性害虫,被列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在新疆为首次查获.4.期刊论文任顺成.王鹏.马宇翔.李翔.RENShun-cheng.WANGPeng.MAYu-xiang.LIXiang常见食用豆类提取液抗氧化特性研究-大豆科学2009,28(6)以大豆(黄豆)、绿大豆、黑大豆、黑小豆、蚕豆、绿豆、赤豆、刀豆、芸豆、饭豆、麻豇豆、花豇豆、豌豆、小扁豆、鹰嘴豆等为原料,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猪油体系的抗氧化试验来测定其抗氧化特性,为食用豆类功能特性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刀豆、黑小豆、花豇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豆类,鹰嘴豆、绿大豆、黄大豆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弱.刀豆、芸豆、饭豆的提取液能显著延长猪油氧化的诱导时间,表现出很强的抗猪油氧化能力,赤豆、蚕豆、花豇豆的抗猪油氧化能力则相对较弱.5.期刊论文农大超甜1号大规模试验示范启动-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3)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农大超甜1号与现有甜玉米品种相比,农艺性状表现极为突出。如种子发芽率高,植株生长健壮,抗倒伏能力强,对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和青枯病等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采收期长达7~10天。农大超甜1号既可以春播,又可以夏播,且长势和产量非常稳定,从而降低了农民栽培的风险性。农大超甜1号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4%,甜度极高,同时,果皮特别柔嫩,渣少,因而很适合鲜食或速冻加工。育种者还通过遗传手段,导入与颜色表达有关的基因,培育出金黄、紫黑、红色、黄白相间等色泽的农大超甜1号。它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餐桌玉米提出的好吃、好看、营养、保健四大要求,同样能满足农民在农村种植结构优化方面对甜玉米提出的好种、好收、好卖、高产、高效等要求。(本刊辑)一种名为小冰麦的小麦新品种逐渐受到我国北方农民的欢迎,开始在许多省区推广种植。2000年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大面积推广种植了小冰麦,结果平均每hm2土地比往年种植玉米增收3000元。据了解,小冰麦是由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郝水院士和何孟元教授课题组培育成功的。自80年代初开始,他们应用植物染色体工程将野生天蓝冰草的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获得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据介绍,小冰麦达到了加拿大西部草原春麦和美国北部深色春麦的品质指标,超过了农业部和原商业部制订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被农业部确定为面包用小麦品种。1999年,杨树林乡的农民种植了500多hm2小冰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第二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hm2。2000年,这种小麦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已达六成以上,而且已推广到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天津、河南、青海和银川等地。(本刊辑)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本刊辑)6.期刊论文海南首次截获危险性害虫-菜豆象-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3)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本刊辑)7.学位论文徐雁鸿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初探2007豇豆是世界上三大食用豆类作物之一,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菜豆和鹰嘴豆,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部分温带地区,如:非洲、亚洲、南美洲、地中海盆地和美国南部。豇豆也是我国六大食用豆类作物之一。我国豇豆资源比较丰富,已收集的豇豆资源近5000份。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SSR引物对316份来自于国内外的豇豆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利用SSR标记数据与形态性状数据,对豇豆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有助于国内外豇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及育种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利用13对SSR引物,对316份参试资源进行分析。检测到47个等位位点,每对SSR引物2-7个等位位点,平均值3.6154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2.0015个。国内外参试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0913~1.6148,引物VM16、VM26、VM25、VM20和VM23对于检测参试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为有效。同时,对形态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粒色的变异最丰富,其次是脐环色和荚色。我国豇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采用不同标记对不同省份普通豇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其变化趋势基本吻合。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是广西、湖北和内蒙古,遗传多样性最低的省区是安徽、山西、吉林和黑龙江。本研究分别采用SSR标记与形态标记对不同省份普通豇豆资源之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各省份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关系紧密。地理位置相邻省份资源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省份资源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采用SSR标记对全部参试资源进行PCA和UPGMA作图,结果显示国内、外资源差异明显,被划为2大类群;国内资源SSR分类亚组群之间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相关性。利用受环境影响较少的8个形态性状对全部资源进行PCA和UPGMA作图,结果表明国内、外资源间的差异不明显,组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十分密切。将SSR标记数据与形态性状数据整合,进行PCA和UPGMA作图,结果表明国内、外资源差异明显,被划为2大类群,国内亚组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关系较密切。以SSR标记进行的聚类结果与以形态学标记进行的聚类结果中个体吻合性较低。本研究在SSR标记数据UPGMA聚类图,形态性状数据UPGMA聚类图,以及将SSR数据与形态性状数据整合进行UPGMA聚类的基础上,以预定取样数目确定截距,划分类群,在每个类群抽取一份入选资源,从而构建了三套预选核心种质。对三套预选核心种质进行分析,抽取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资源49份构建核心种质,取样比例为16%,经检测此核心种质涵盖了100%的SSR等位变异,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重复出现三次的11份资源构成微核心种质,取样比例为3.5%,经检测此微核心种质涵盖了81%的SSR等位变异,仍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更便于育种利用。本研究中发现豇豆高代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狭窄,豇豆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亟待拓宽。8.期刊论文黄迎波几种进境植物检疫对象介绍-湖南农业2008,(5)1.菜豆象菜豆象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的仓储害虫,属鞘翅目豆象科,以幼虫在豆粒中蛀食,危害菜豆属的植物,也危害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蚕豆和豌豆等.主要借助被侵染的豆类种子通过贸易和引种进行传播,卵、幼虫、蛹和成虫都可能被携带传播.9.期刊论文曹新民.豆威.邓永学.王进军四纹豆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植物检疫2008,22(1)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严重危害豇豆、豌豆、绿豆、鹰嘴豆、大豆、扁豆、赤豆、胡豆等豆类.本文对四纹豆象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四纹豆象的充分重视.10.学位论文陈坤荣侵染花生的辣椒褪绿病毒生物学性质及病毒基因组SRNA全序列研究2007病毒病是花生上的重要病害,花生病毒病在我国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是影响花生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我国,侵染花生的病毒有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矮化病毒(PSV)、黄瓜花叶病毒(CMV)。此外,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一种番茄斑萎病毒属成员引起的病毒病害,该病毒侵染花生后,最初引起花生叶片出现褪绿黄斑和枯斑,发病叶片逐渐枯死,随后向顶芽发展,引起顶芽枯死,导致整株花生严重矮化,直至死亡;早期感染花生病株颗粒无收。在部分田块,发病率在10%以上,因此该病害将是影响我国(特别是南方)花生生产的潜在因子之一。本研究对该病毒病原进行了系统生物学特性鉴定和病毒基因组SRNA全序列分析,明确该病原为辣椒褪绿病毒(CaCV)的一个新株系,定名为中国花生(CP)株系,这是CaCV在中国发生和侵染花生的首次报道。主要结果如下:1.2004-2005年调查发现,辣椒褪绿病毒引起的花生病害在广东省广州市郊和东源县部分乡花生产地均有发生,病害发病率在1%左右,部分花生地发病率达5
本文标题:乙酰化豆类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9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