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市政学的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1、城市的含义和特征。答: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特征:○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2、城市产生的条件。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3、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市政的含义是什么?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涵:(1)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2)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3)市政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4)市政客体或对象是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4、市政的特征答:○1历史性。○2公共性。○3双重性。○4系统性。○5综合性。○6动态性。5、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研究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3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4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6、市政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答:○1综合管理部门。○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3监督管理部门。○4社会管理部门。○5安全保卫部门。○6内务管理部门。7、市人民政府行使哪些职权。答:(1)执行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2)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者撤消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3)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督、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4)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5)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6)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7)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8、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答:(1)自我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是指居民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2)自我教育。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行政强制权力,居民委员会主要依靠说服教育的方法展开工作。(3)自我服务。居民委员会可以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9、中国市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答:○1政治选举。○2政治协商。○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10、市民参政的条件。答:○1透明的市政决策。○2高素质的市民。○3多元的参政途径。11、我国城市志愿者组织的主要特点。答:(1)自愿参加、关爱他人、义务服务、不计报酬。(2)城市自愿者组织种类繁多。(3)自愿行动是多元的,其中有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辅助性质的工作岗位,也有负责独立领导的工作岗位。、12、简述市民参政的意义。答:(1)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13、论述市政体制与国家下体的关系。答:(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1国体与城市政权性质的统一性,规定着政体与市政体制的统一性。○2国家政体和市政体制都具有共和制的特征。○3统治阶级遵循在国家和城市处理本阶级内部关系的政权组织形式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较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市政体制的内容和形式虽然取决于国家政体,但也受到如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禀赋条件、历史传统、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政体制也有多种类型。所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使城市政权更好地发挥统治和管理城市社会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的政权和政体。○2城市国家机构之间有效的分工和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政体的运行效率。○3市政体制也是国家政体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政体的具体化。14、市政体制的作用。答:(1)市政体制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2)市政体制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3)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5、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答:(1)形式多样化。○1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2国家的结构形式差异。○3自治程度不同。(2)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3)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相互制衡。(4)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5)存在大量利益集团。16、市议会制的基本特征。答:(1)由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2)由市议员从议员中选举议长,即市长。(3)市议会的委员会相当于市政府的工作部门。(4)市议会选举任免若干行政长官,聘任一些行政职员。17、议会市长制的基本特征。答:(1)市议员和市长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不得兼任市议员。(2)市议会拥有不顾市长反对而通过预算、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权力。(3)市议会拥有对市长任免市政府一部分工作部门首长的同意权。(4)市议会对市长和市政府的工作有建议权。(5)市议会对市长和市政府的工作有调查权。(6)市议会拥有通过不信任议案要求市长辞职的权力。(7)属于市政府工作部门序列的特别行政机关对市长和市议会双重负责。18、市长议会制的基本特征。答:(1)市长由选举产生。(2)市长有立法权。(3)市长有一定的执行权。(4)在美国的部分大城市,从强市长制还演化出一种首席行政官强市长制,即由市长任命一位首席行政官,他根据市长的授权,领导市政府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对市长负责,其职责包括准备预算、安排一般人事、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较重要的行政事务、向市长提供专业技术的咨询意见等。19、市委员会制的基本特征。答:(1)由市民选举产生市委员,组成市委员会,市委员会集体对选民负责。(2)市委员会产生后的第一次会议上,由市委员们推选一位委员为主席,主持会议,即为市长。(3)每个市委员兼任一个或几个的工作部门的首长。(4)市委员会表决任免若干位较重要的行政长官,包括市秘书、市司库、市审计员、市检察官和市学委员会委员等,他们对市委员会负责。20、市经理制的基本特征。答:(1)市民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行使议决权。(2)市议会公开招聘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必须执行市议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3)市议会议长兼任市长,但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也无权干预市经理的工作。21、大都市区的出现和发展对西方国家原有的市政体制提出了哪些挑战。答:(1)大都市区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跨地区提供服务。(2)某些公共行政事务如社会治安等需要市县乡镇政府合作处理。(3)市县乡镇还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等。22、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答:(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23、中国原有市政体制的弊端。答:(1)市政职能转型不到位。(2)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3)城市行政区划不够优化。(4)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合理。(5)配套制度改革不深入。24、中国市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答:(1)加快市政职能转型。市政职能转型是推动中国城市化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科学设置市政机构是市政体制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3)合理设置市政体制层级结构。是完善市政管理体制、节约市政管理成本、提升市政管理效能的前提条件。(4)完善基层市政管理体制。是协调政府社会管理与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自我管理的基本出发点。(5)实现市政管理的法治化。依法治市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5、正解理解和把握市政职能和概念,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市政职能状况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城市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国家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2)市政职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3)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政府。(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城市公共事务。(5)实现市政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管理。26、市政职能的意义。答:(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宗旨和目的。(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的范围和组织规模。(3)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4)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财政收支占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27、市政职能的原则。答:(1)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中的地位。(2)市政职能取决于城市的特色和工作重点。(3)中国城市政府是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在城市设立的一级行政机关。(4)市政职能必须依法确立和调整。28、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城市政府的职权。答:(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执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议和命令。(2)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3)全面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各项行政事务。(4)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一切合法权益。(5)领导并监督所属各工作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撤消其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决议。(6)管理其他城市公共事务。29、简述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转变的主要表现。答:(1)市政职能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展,不仅渗透到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辐射到周边地区,甚至在国际范围内发挥影响。(2)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促使市政职能逐步向标准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方向发展。(3)市政职能的中心转向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城市政府在规划、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职能日益突出。(4)市政职能开始向社会输出,谋求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30、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答:(1)规划职能。(2)交通运输职能。(3)社会福利与保障职能。(4)文化教育职能(5)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职能。(6)公共安全管理职能。(7)产业振兴职能。31、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答:(1)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更新管理理念,吸纳民间力量参与公用事业。(3)依法行使各种审判权、认证权,对各项公共事务实施监督和检查。(4)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32、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答:(1)市政职能的法治化程度高。(2)内容广泛的市政职能体系。(3)市政职能以服务为导向。(4)多样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33、中国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答:(1)行政主导型的市政职能体系。(2)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3)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4)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34、简述我国重管理、轻服务市政职能导向的具体表现。答:在城市管理中强调政府为本位,行政权力过分集中,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干预从微观到宏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市政管理过程决乏民主化和法治化,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度低。35、中国市政职能转变的路径有哪些?答:(1)调整城市政府行使职能的外在环境,为转变市政职能提供必要
本文标题:市政学的简答题、论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5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