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理解诗歌大意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层: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黄河天险,坚冰拥塞河道,舟楫无从入水;太行高峰,大雪封锁山路,人马寸步难行。瞻念前程寒且栗!(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三层(七、八两句)(吕尚,八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赏析诗歌表现力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主旨探究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写作背景:《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小结: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拓展延伸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的生活态度。重点问题: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丰盛: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如此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重点词理解: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值”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变——忽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定、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教唐太子下棋的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王叔文组织改革,刘禹锡作为他的好友参与其中。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诗回赠白居易。写作背景:解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772-842),字,汉族,洛阳人,朝家,有“”之称。后任太子宾客,世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忆刘禹锡梦得唐文学诗豪刘宾客刘柳刘白诗风特点:刘禹锡的诗,无论长短,都简洁明快,极富艺术张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诵读,了解诗歌内容1.诗中首联提到的“巴山楚水”指我国哪一地区?这是个怎样的地方?赏读,体会诗人情感2.那么作者所说的“凄凉”是不是仅仅因为这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呢?在作者心中更为凄苦的是什么?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赏读,体会诗人情感3.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烂柯人”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故事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网开一面,让他改去连州上任。赏读,体会诗人情感4.面对二十三年弃置之身,刘禹锡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理解?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用“沉舟”“病树”自喻。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赏读,体会诗人情感《赠看花诸君子》(被贬10年后):“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被贬24年后):“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5.怎样在你的作品中用到这两句诗?赏读,体会诗人情感6.诗中点明酬赠之意的句子?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与友人共勉,语已尽,情未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回读,共鸣诗人精神结束语:今天,我们再次认识了刘禹锡,他的不幸遭遇让我们同情,但试问又有谁能保证自己的一生毫无波折呢?所以人生是否精彩不看他曾经身上所留下的伤疤,而是看他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态度。希望同学们能像刘禹锡一样有着豁达的胸襟,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资料: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上阕:问月主旨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阕:问人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
本文标题:诗词三首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7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