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老子》点击进入相应模块1、翻译:在天者莫明于日月2、解释实词“白”: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3、翻译: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点击进入相应模块1、翻译:珠玉不睹乎外2、翻译: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3、解释实词“文”: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点击进入相应模块小生活,大智慧相反相成的概念中悟出的辩证的人生智慧。点击进入相应模块《老子》将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认为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1、第1则涉及到哪些相反相对的概念?2、怎么理解“难易相成”?3、任选一组说说对自己的启发。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老子》第六十三章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清朝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1则知识点梳理:实词:斯、相句式:【判断句】恒也“相”字的用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会不相从许,当然不会依从你(指仲卿,可译作“你”。)及时相遣归,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指代兰芝,可译作“我”。)还必相迎取,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指代兰芝,可译作“你”。)(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相见常日稀,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互相)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互相)(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宰相)(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审察)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帮助)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3则知识点梳理:通假字:见古今异义:不行实词:企、是、伐、矜句式:【被动句】自矜者不长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不矜名节(动词,自夸、夸耀)点击进入相应模块《老子》更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它对矛盾对立项的辩证把握、持守。朗读第3则思考: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可以理解成一个比喻,你能看出本体、喻体吗?2、怎么理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你同意老子的观点吗?“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贤能,不被人们敬重。点击进入相应模块朗读第4则:1、两组对立项“知人——自知”“胜人——自胜”间,老子更认可的是哪一项?你同意吗?2、一般人认为“富有”就是拥有大量财产,“有志”就意味着一个人心里有长远打算,“长寿”就意味着年岁多,老子怎么认为的?你同意吗?3、综合思考,“不失其所者久”指哪些人才能长久?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4则知识点梳理:通假字:亡古今异义:强行实词:知、强虚词:而句式:【宾语前置】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点击进入相应模块实词:斯、相、企、是、伐、矜、知、强句式:【被动句】自矜者不长【宾语前置】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5则知识点梳理:词类活用:事、味、寡、难虚词:以、为、于句式:【状语后置】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点击进入相应模块朗读第5则思考:1、老子对“有——无”“大——小”“多——少”“难——易”这些对立项的见解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6则知识点梳理:通假字:泮、累古今异义:从事、几成词类活用:败虚词:则句式:【状语后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点击进入相应模块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常常能关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面,所以《老子》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上,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朗读第6则思考:老子在此又提出什么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凡事应有敏锐的预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2、7则知识点梳理:古今异义:以为、柔弱、坚强实词:徒虚词:之、则、也点击进入相应模块课后三: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老子》辩证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这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的智慧。
本文标题:老子 有无相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0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