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杭州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十一五”期间杭州金融业发展回顾········································1(一)发展成就···································································2(二)存在问题···································································6二、“十二五”时期杭州金融业发展的背景分析·······························7(一)后危机时代国家金融改革展现新形势·······························7(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带来新机遇····························8(三)我市经济全面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8(四)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面临新挑战···················9三、杭州“十二五”金融业发展思路与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原则··································································10(三)发展目标··································································11四、“十二五”时期推动杭州金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13(一)围绕多元化发展,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3(二)围绕多层次构建,培育资本市场体系······························15(三)围绕多样化路径,全面活跃金融创新······························16(四)围绕多渠道拓展,扩大农村金融供给······························18(五)围绕多方位对接,融入区域金融合作······························20(六)围绕多层面营造,优化金融生态环境······························21五、“十二五”时期杭州金融业态的空间布局·································22(一)强化一核··································································22(二)提升两带··································································23(三)构建三圈··································································23(四)培育三园··································································24(五)带动多点··································································26六、“十二五”时期推动杭州金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6(一)加强组织领导····························································26(二)强化政策扶持····························································27(三)实施人才战略····························································28(四)优化开放环境····························································291“十二五”时期,杭州将进入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新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实施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金融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既是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支撑其他产业发展、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性基础产业。认真谋划好“十二五”时期杭州金融业的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对我市“十二五”实现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根据《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编制,重点是在全面把握国内外背景趋势、深入剖析行业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杭州金融业“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举措,促进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十一五”期间杭州金融业发展回顾在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目标指引下,“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进步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金融业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奠定了雄厚基础。2(一)发展成就。1.金融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金融中心地位凸显。金融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268.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6.0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7%,占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06年的7.2%和17.2%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10.2%和20.9%。金融总量和金融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仅次于上海,呈现出被国内金融界称之为“杭州现象”的高效益、低风险的运行特征。2.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我市银行、保险机构数增长迅速,数量分别由2006年的22家、40家增长到2010年的42家、63家,证券、期货分支机构数较快扩张,分别由2006年的92家、11家增长到2010年的119家、37家,基金、信托、租赁等其他金融机构多元并存、不断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总量由2006年的178家增长到2010年的275家,增长54%以上,金融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3表1在杭金融机构“十一五”期间数量增长情况金融机构2006年2010年银行(其中:外资)22(3)42(9)保险公司(其中:总部)40(1)63(2)证券经营机构(其中:总部)92(4)119(3)期货经营机构及网点1137证券基金公司01信托公司22金融租赁公司11财务公司2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8合计1782753.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呈现出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产权市场等共同发展的格局,金融市场功能发挥明显,金融机构业务量和利润额持续增长:2006年底,我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855.55亿元和6603.86亿元;到2010年底,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084.35亿元和15078.7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2.0%。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市“十一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47家,融资622亿元,2010年底共有上市公司83家(2006年4底为41家),累计融资总额818亿元(2006年底为231.8亿元)。“十一五”期间,杭州当地企业发行债券209亿元。2010年,全市期货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24.05万亿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7.8%;2010年全市共实现保费收入202.94亿元(2006年为82.43亿元),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七位,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2382元/人和3.41%;2010年全年共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399宗,总成交金额99.78亿元,在浙江省列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全国备案创投企业统计数中,我市列副省级城市第二位。4.本土金融实力稳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地方本土金融机构发展加快,竞争力提升明显。2006年底,全市共有城市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各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家,典当行26家,担保公司62家,还有创业投资机构和投资管理公司近30家。2010年末,全市有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信托公司各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家,小额贷款公司22家,典当行57家,担保公司344家,注册资本(或出资金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创投及股权投资机构115家,产权交易所1家;在《银行家》发布的“201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杭州银行列全国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分类排名第二。杭州联合银行列农村合作银行排名榜首。杭州工商信托荣获2010年“中国最具成长性信托公司”奖项。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担保行业“中5小企业融资担保创新奖和突出贡献奖”。5.金融创新积极活跃。“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围绕缓解融资难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杭州金融创新成效突出:积极探索组织载体创新,成立银行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信用担保联盟、金融超市、创投服务中心、创投引导基金;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率先推出网络联保贷款、网络小微贷、金融仓储、贷联投、商贷通、金融风险池等创新产品,探索设立债权基金、担保基金、种子基金;推进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推行联合担保、桥隧模式、反担保方式和股权质押融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增辟路径;牵头长三角22个城市举办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论坛(2010西湖金融峰会),扩大杭州金融创新的辐射影响。6.金融生态环境优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8〕273号)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市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金融资产质量优良,我市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稳居全省第一,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在全国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在杭银行平均不良贷款量、率持续双降,2010年平均不良贷款率0.9%,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56和0.05个百分点;金融法制环境不断改善,6地方征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基本成形。(二)存在问题。我市金融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直接融资比重不高。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规模仍占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规模偏小。间接融资比重过高易导致风险集中,且新兴产业、创新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个性化、多样化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也不利于形成多元化金融发展格局。二是县域金融供给相对不足。五县(市)贷款余额仅为全市的8%左右,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相对较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县(市)金融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相对不足,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小企业融资渠道较窄。专门服务于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弱,民间资金转化为投资资本的路径不畅,小企业融资门槛高、融资行为不规范等融资困难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小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民间融资的不规范也易诱发危及金融运行秩序的不稳因素。四是金融人才支撑不足。我市引进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力度不足,金融人才居留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上海7国际金融中心的极化效应影响,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相当紧缺,对我市金融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支撑不足。五是本土金融实力较弱。我市本土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与国内大中型金融机构在杭分支机构竞争中不能有效发挥地缘优势。本土金融体系不健全,保险、证
本文标题:杭州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1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