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1点亮学生心灵的天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不当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等诸多问题,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周上一节心育课,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要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的成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也要给于学生一定的心理健康指导。下面我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更积极健康地成长。案例:预备铃已响,我还未踏数控班的教室,就听见小宋的大嗓门,而且人不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老师进来,他才赶忙回到座位上,课桌上的书本乱七八糟,然后把所有的课本往地上一撂,上课了,他还是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左顾右盼,我走到他跟前,轻声地说:“坐好,注意听讲,不能三心二意,,这么聪明的你应该是应该认真听讲的”。他低下了头,而后的时间他听得相当认真,还不时纠正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脑子反映很快,十几分钟后老毛病又犯了…….小宋是一个令其他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经常摆出一副不认真的样子,头转来转去,还不时乱插嘴,打断老师的讲课;你对他批评教育时,他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眼睛望着天花板,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样子,学习上并不认真,脑子很灵活,但成绩处于中等,而且喜欢与顽皮的学生交往,在公共场合爱起哄,经常唯恐天下不乱,不过他也是班级里的“百事通”,样样事情,大小事问他他准知道。一、心理原因分析(一)、家庭影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是小宋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常年带着,由于和孩子之间不沟通,任其自由发展,他经常不回家。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打骂,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当,造成小宋任性放纵。(二)、学校影响:他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对他很头疼,,缺少与他沟通。虽然他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赏。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落不到实处。2(三)、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16岁——17岁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这一阶段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所以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我认识到造成小宋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赚钱,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我一次次地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发短信,做他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母亲亲自回家照顾小宋了。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小宋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开始愿意回家了。(二)、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小宋同学的心理障碍除家庭而外,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做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应给他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不应该对他持冷漠的态度。小宋从初中就受到老师的冷淡,造成他心理上的不平衡,那么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怎样改变他呢?我和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商量决心重塑他的形象。每周不定期的找他谈话,随时发现问题就给予解决,而且让他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展示个人才能活动,学校举办的古诗文朗诵会我们推荐他去,给他鼓励,结果他成功了,获得了二等奖;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图文混排比赛中,又推荐他去,他又成功了,获得了一等奖。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经常找我和帮教老师谈心,他表示一定要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而且他回家能主动和父母交流。有一次他问我:“老师,我还是以前的坏学生吗?”我立即就否定了,并且告诉了任科老师对他的肯定,这位同学激动不已。他让老师、家长重新认识了他。让他展示出了他的才能,当他领到红红的奖状时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我也很棒!.在他天真,欢快的抿嘴一笑间,我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三)、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和老师们重视小宋的心理疏导工作,利用他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他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他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确立适合他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他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指导他重点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有关内容,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他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经过一年多的耐心教育,小宋回到了课堂,并且能静心学习,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很多。现在小宋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3三、几点思考(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为此,学校首先从教师抓起,号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自觉学习心理学,鼓励老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做到人人可当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请心理专家到校讲授《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理论,不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和心理咨询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组织老师积累个案,搞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为全面开展心理教育较好地准备师资。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为人师表,使学生在尊重鼓励气氛中,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爱心与耐心,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艺术开展心理沟通活动,最后,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分担成长路上的风雨,分享阳光灿烂的心情。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攻击性行为1.攻击性行为具体分析如下: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4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另外,王XX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2.人际交往问题: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5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3.学习适应性: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那就是在孩子很小时教育不足娇惯有余,而当孩子长大上学之后出现问题了,又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手段,非打即骂,学生许多问题,特别是高攻击性问题,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对于农村生源的家长尤其重要,笔者就接触过只因家长一句过度的责骂,学生就拿上家里的钱出走,或摔门而去进而参与拦路抢劫的犯罪行为等惨痛的案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予指导,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更广泛社会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较任性,喜欢指挥别人,脾气暴躁,对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6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校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中职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各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往往降低入学门槛,近年来职校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明显下降,中职学生违纪现象呈逐年增加势头。这些违纪事件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损坏公物、吸烟、喝酒、赌博、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盗、勒索、人身伤害等。教育违纪学生常常被教师认为是一件棘手之事,甚至感到头痛。其实只要把握违纪学生的心理,从诸多违纪现象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减少甚至杜绝违纪现象不是不可能的。本文试图重点分析打架这种违纪行为,以寻求解决的方法。案例:2009年10月18日,某职业学校学生刘某,因一小事与同学发
本文标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2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