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好,经典实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描写抒情间接抒情细节描写、铺陈、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正侧、动静、虚实、点面、远近高低、色形味)表达方式三、常用表现手法: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离别诗:羁旅诗: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用典、今昔对比情景交融景物烘托、虚实结合对写法起兴、以小见大、叠词、四、篇章结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铺垫、伏笔中间:承上启下、层层深入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典例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移情于物。(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答案二: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第一步)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等景物的描写,(第二步)表现了作者对湖上亭的依恋、惜别之情。(第三步)规范答题三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多感官描写来侧面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表现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窗户明”,这是视觉所见,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折竹声”是听到的,雪大,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也暗示诗人一夜未眠,透露出诗人的孤寂心情。绝句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对比:“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和我“更飘荡”的对比,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2010年山东高考)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诗歌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作者用凤凰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情。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的句子是那两句?为什么?第一二句。整首诗都是扣住“胜事”展开描写,围绕“忘归”抒发情感的。小结:1、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3、诗词是抒情的艺术,作答要落脚到情感上。
本文标题:好,经典实用!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5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