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走近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身世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是鲁国出名的勇士,他与颜徵zhēng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子的故乡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青少年时期齐国经历从政鲁国周游列国晚年结局孔子一生的经历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庸俗的)事”。15岁立志于学。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19岁娶亲。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xiānɡ。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逐渐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便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孔子办私学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二.齐国经历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甚至怀疑他为间谍,于是不得不作罢。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二.齐国经历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的学说也更加完善。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三.从政鲁国孔子任鲁国司寇像夹谷会盟54岁时,孔子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huī)三都”(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三.从政鲁国四.周游列国从地图上看,孔子周游所及的地方,范围不出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大致是从鲁国出发,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然后原路返回。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终。《诗经》书影《周礼》书影五.孔子晚年(专修教育文献整理)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这六部古籍有些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只是对这几部古书做了整理。孔子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半部《论语》治天下。——宋·赵普孔子的思想孔子政治思想的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方法把德和礼给自己的人民。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教育实践上给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1.学习态度方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习方法方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三思而后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匆施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曾问孔子:“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请教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精益求精的孔子•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谢谢
本文标题:孔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8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