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近代文学史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定位以新民为目的.以启蒙为手段。其弊端是笔无藏锋,其主流是以树人为根本目的.以救国为直接目的。二.中国近代文学兴起的原因.1.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外来文学的刺激.由其是西方文学的影响。3.思想革命的影响.三.中国近代社会概况1.政治上,由君主专制到民主自由.2.经济上,由闭关锁国到‘西学为用’3.思想上,由中学为体到中西交融。其中,忧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母题。四.近代文学的分期:以文学自身的变化为标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分期的原则是什么? 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我们把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1894年甲午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期和中国新文学的萌芽: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2.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民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抒发外海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等;也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的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在文学体裁上,也是多种多样。在传统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话剧等。第一章近代诗词一.前期诗词㈠概况: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古典诗词的创作模式,但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局庙堂之高的闲谈,处江湖之远的悠然被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的冲击。诗词面临着一种新的转折。㈡近代文学的开山鼻祖--龚自珍1.家世及学术思想思想内容:①反映社会危机,他清醒的看到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并对此感到极端的悲愤,怀着慷慨悲愤的情怀将社会腐败揭露,如《永史》②呼吁社会改革,迫求一种朦胧的理想,尤其是对人才观的强调,他在诗词中向往着湖光山色乃至梦境仙境.和佛教的清净,但更歌颂了英雄豪侠和那些具有改革精神的理想人物。《己亥杂诗》③表现一种个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写自身遭遇,表现出时代的先掘者的忧郁孤独.如《夜坐》2.艺术特色①围绕社会政治来抒发感情,既富有概括力,又富有形象性。浓郁的诗情接近唐诗,表意以陈述为主接近宋诗。②深切《庄子》和《离骚》的影响,既有《庄子》的奇特的艺术形象,又有屈原《离骚》瑰丽的文采,香草美人式的比喻。融《庄子》《离骚》为一炉,并以独特的灵丽之气贯穿其中,豪迈纵横,极富力度,将古典浪漫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③艺术与语言丰富多样,“龚自珍”诗的语言柔合了文人的才华,学者的给养,英雄的抱负,仙侠的气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他能熟练的驾御古典诗的各种体裁。其诗非汉魏风骨,也非唐音宋调,也是真正的清诗。㈢宋诗派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以程恩泽.祁隽藻为代表的偏重于宋诗的一个流派。其中主要作家还有;何绍基、郑珍、曾国藩。在理论上.一是强调写诗要有学问和性情。但其性情不出封建伦理范畴,与张扬个性的新思潮不可用日而语。二是强调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合一.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的影响在创作上崇尚‘三元’即开元.元和.元佑.时期的大家。即以杜甫.苏轼.韩愈.黄庭坚为宗.主张独创性.在题材上以歌咏山水酬唱为主,他们成为后来同光体的先驱。二.后期诗词1.概况,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他们用文学宣传其唯心思想和革命主张。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框架和走向.并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其中,在诗坛上发起冲击的是诗界革命运动和“新诗派”的文学。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要代表。改良派:黄遵宪康有为--“更搜欧亚造新声”邱逢甲--“诗界革命一钜子”谭嗣同革命派:南社诗人,以诗歌干涉时政,代表有柳亚子,苏曼殊.章太炎.鉴湖女侠秋瑾.同光体:1.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兴起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故名。该诗派继承了宋诗派的文学主张,标举“开元”、“元和”、“元祐”的“三元”之说,并崇尚以学问考据入诗,强调人格修养与诗文成家的关系,“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常以一种曲折隐晦、生涩艰深的诗歌寄托颓丧情绪。同光体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同光体诗人强调学古而不呆板的模古。主张有所创造.他们大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注重从古籍中吸取灵感.在艺术上避俗.驱使典故.力求出新.常抒发一些个人的孤怀忧绪.风格古雅.但也常走向生僻.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的理论的专著。清末四大词人:王鹏运,祝周颐,郑文焯,朱孝臧。三.革命诗人南社: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是一个政治色彩很强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人。主要作家,马君武.苏曼殊.社名取自‘操南音不忘本’南社诗学思想是南社文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其诗学思想大多接受了“诗界革命”的主张,新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需求,将诗歌革新推向前进。主要内容有:1.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2.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南社诗人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3.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他们在维新派所强调的“启民智”的基础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公开号召诗歌要面各“下等社会”,面向“贩夫走卒”。4.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提出要敢于突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创作具“噌吰镗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风格的诗(充满阳刚,雄浑)。黄遵宪与诗界革命①近代诗歌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它是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相对,谭嗣同,夏曾佑等是这一运动的先驱,他们较早尝试写作新诗,喜欢引用西方的宗教典故,和科学的政治新名词以标新立异.但也不免走向怪僻的歧路。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旗号,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做到新意境,新语句.旧风格融为一体.为诗界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而黄遵宪则是诗界革命的主将和旗帜,诗界革命实践的成绩是创作了一批“新诗”,这些诗在内容上以表现新事物,新境界,新思想为主要特色。既有呼吁就之图存以诗写史的现实作用,又有反映国际风云;海外风情的篇章。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歌材范围,同时也力图在意境和理论方面突破传统规范,以新名词入诗,探索通俗路径。形式活泼自由,表现出解放诗体的理论和要求。黄遵宪诗歌值得重视的几点:1.黄遵宪诗歌表现了甲午战争前后40年的历史变化.代表作《逢将军歌》《度辽将军歌》2.鼓吹维新变法.3.描写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多写新生活新事物.表现社会变化.古人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艺术特色:1.黄遵宪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多为宏篇巨帜.2.在形式上不受传统格律的束缚.各体皆攻.体现出一种气势.尤擅长于五七言古体.吸取古人以文入诗的写法.为求以单行之神韵.排偶之体.使诗体伸缩自如.为近代诗体的解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在语言上广搜博采.不拘一格.古.今.雅.俗.中.外.都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一种多维的语言特色.以风格意境上看主张别创诗境.主张以‘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的诗融入新理想,引入了旧风格.表现一种过度时代特征.从而为诗界革命开创了新道路.近代前代散文概述㈠开创经世散文的是龚自珍《病梅馆记》㈡桐城派姚门四大弟子:梅曾亮.后期散文分三派:1.新文体派.是梁启超创造的新的散文样式.是我国散文由文音到白话的过度.其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以欧西文思来创造新意境.出现大量新名词和新知识.在句法上平易畅达.文白相间.在章法上往往是信笔直抒.在结构上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在风格上笔端含情.尤其擅长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使文章具有不可遏制的煽动性和影响力.这是对传统古文的一次有力的冲击.代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的。2.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成为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3.“经世致用”之学,标志着传统文化中重视致用的传统在近代文化中得以恢复和发扬。4.近代文化精神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5.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年,他在《杂感》中就谈到我手写吾口。6.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的当推裘廷梁,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活而废文言“的口号。7.鸦片战争之前,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8.早期的康有为的诗歌有《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9.散文创作方面,70年代的维新派作品有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10.1895年--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新诗。11.1899年梁启超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这风格”(《夏威夷游记》12.康有为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撰写大量宣传维新主张的散文。13.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提出“新民说”,这是梁启超维新变化的思想核心,也是维新派的思想核心。14.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就提出“文界革命”。1902年,又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5.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16.清末文学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等代表了一批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17.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从文学的“经世致用”,到教育民众,“开通民智”,再到“启民生之闷机”“道人生之诚理”的演变,预示着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朝着更高层次,即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18.所谓晚清文学革新运动,主要指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等所倡导的诗界、文界、小说界的“革命”,约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头10年。19.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20.宋诗运动的代表诗人是和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他们标榜宋诗,以苏(苏轼)黄(黄庭坚)为宗。21.同光体的代表诗人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的理论的专著。2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有:龚自珍、张维屏、魏源、张际亮、林昌彝等。23.林昌彝是一位以诗论著称于世的诗论家,其作品《射鹰楼诗话》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收录反对外国侵略的诗歌集。24.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的“性灵”说的精髓。强烈主张文学创作要“尊情”,要畅情。25.资产阶级文学革新的领袖是梁启超,代表人有: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丘逢甲,严复,裘廷梁,李伯元,吴趼人等。26.夏曾佑写的《小说原理》,阐述写小说有“五易五难五忌”。写小人易,写君子难;写小事易,写大事维;写贫贱易,写富贵难;写真事易,写假事难;叙事实易,叙议论难。27.以柳亚子,陈去病,汪笑侬为代表的南社诗人,大力提倡“戏曲改良”,并于1905年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戏剧革命是由他们提出的。28.近代戏剧理论的著作有:三爱(陈独秀)的《论戏曲》,天谬生的《剧场之教育》,陈佩忍(陈去病)的《论戏剧之有益》29.中国近代西方文学的进入有: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30.魏源在林则徐编纂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31.康有为把文学推向了为政治,为现实服务的一端。他提出一个改革文学方向性的问题,那就是“采欧美人之长,荟镕萃铸”《人境庐诗草序》。他作出对黄遵宪的诗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文学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0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