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上海的脚步——浦东改造感想
浦东改造感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浦东也迎来了开发开放22周年。改革开放前浦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至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说法。所以说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变化最大的地方,没有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就不可能有今天巨大的变化。浦东开发给上海带来了机遇,其辐射面力透长江三角洲,在国人看来,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在洋人看来,上海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晴雨表”。22年来的改革之路,铸就了这座城市的丰碑。这块土地只用了22年的时间,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写下了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而今,昔日老上海滩的繁华与落寞已经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22年浦东的神奇变迁织就大上海的光荣与梦想。就在20多年前,浦东人去浦西还要靠摆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会阻断。而在1990年代后随着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随着过江隧道的建成以及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这一场景注定成为了历史。没开发前的浦东是上海的落后城区,几乎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建筑,当时的小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风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积水积到膝盖。许多油罐,危险品仓库啊都放在浦东了。浦东当时的最高建筑,一是5层的救火观察楼,还有就是民国初年的一处陈氏旧居。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当初浦东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这儿已成了美不胜收的所在。浦东开发交响曲的总谱是在1990年提出来的,那一年的初春,邓小平提出了开发浦东、打上海这张“王牌”的全局构想。我们有个开发浦东的口号,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虽然听起来只是句口号,但它是有道理的。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上海很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扬,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会,面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当代它处于“亚太经济走廊”的中点,是亚太海空航线的要冲,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我国没有设立浦东开发区前,在上海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伤害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随着改革,浦东开始发展,浦东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内外人才来沪投资,置业和生活的首选之地。浦东的开发表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证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弹指一挥间,当惊世界殊。邓小平每一次来上海,每一次来浦东,都看到了这里巨大的变化。1993年12月13日,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89岁的邓小平冒雨登上了杨浦大桥,细雨中老人望着浦东说道: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落后,没有能力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我国不仅取得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而且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规模空前的29届奥运会.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今天看来浦东的开发已经是历史,历史给了浦东一个机会,浦东也给了世界一个惊喜。二十多年来,浦东的飞速发展让世界为之动容。从农田沼泽到高楼大厦,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仅仅用了22年,依靠全市和全国的支持,实现了沧桑巨变式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初具、活力尽显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本文标题:上海的脚步——浦东改造感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0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