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教师思考: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多少清晰的认识?我做好适当的准备了吗?我目前所具备的素质能不能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我能否让学校、学生及家长满意呢?我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呢?第四章教师主要内容教师的性质、作用和劳动特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本章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形成比较稳固的专业思想;2.了解小学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加强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的意识;3.掌握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一节教师的性质、作用与劳动特点教师是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社会成员。一、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原始部落中的首领以其劳动和生活经验教育氏族成员,担当着教师的职责;奴隶社会:教师由统治阶级的官吏担任;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近代以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二)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关于教师职业的隐喻——对教师的诸多隐喻你还有什么看法和解释呢?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蜡烛”肯定奉献与给予不足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长明灯——为自己和学生的发展不断充电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园丁”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乏的不可修复性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肯定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灵魂——关注人类心灵的发展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成容器传递内容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学科性强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教学的创造成分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像警察”肯定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不足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师生关系过于紧张,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三)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二、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2.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3.规定了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二)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为什么说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劳动?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哪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体现在哪里?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体现在哪里?你认为什么特点是教师所特有的?(二)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劳动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劳动任务的多方面性劳动情境的复杂性(二)教师的劳动特点2.创造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要灵活带着镣铐跳舞教师的教育机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你可以去预测它,但你永远不能去预定它。(二)教师劳动的特点3.示范性言传身教你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是老师的镜子。言传不如身教。学生没学会你要教的,却学会了你没教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教师劳动的特点4.长期性时间长(教育培养人的周期很长)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后效性(滞后)(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长效性(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好老师是怎样的?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名学生进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好老师是怎样的?7.幽默感——“她每天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来未见过。”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别人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课堂讨论:主题:谈谈发生在身边的教师违法现象——要求:1.分6人小组,确定职责;2.各组分别就收集到的案例进行交流和讨论:关于教师违法的案例,明确教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3.分组呈现学习结果。温州幼师虐童事件案例程某是浙江某县的一名五年级小学生,性格内向,学习很好。他十分喜欢文学作品,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上数学课,他正专心致志地读小说,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由于回答不上来,老师把他拽到讲台前,打了他两个耳光,又让坐在前排的两名男同学接着打他的耳光,之后把他逐出教室。此后又连续三天,上数学课时老师让他在黑板前罚站。在以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发现程某神情大变,目光涣散,反应迟钝,不爱讲话,常常盯着一个地方发呆……后经医院诊断,他患了心因性精神病,不得已,只好退学。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违反哪些法律规定,学校是否要承担相应责任?分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上述案例中,作为一名教师,在其学生程某有错误时,不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而是使用暴力对学生进行体罚,其行为侵害了学生程某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作为共同被告的程某所在的学校,未对在校学生起到保护作用,使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也应对程某受到伤害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改造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二、教师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保险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三、教师的义务第三节教师素质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的?最可亲近、最可信任、与学生平等而又高于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性格开朗、胸襟广阔、富于个性的长辈——动之以情要深于父母,晓之以理宜细如春雨德才兼备、精于专业而又别具特色的通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教师的一般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一)文化素养“通才”和“专才”1.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横:语文、数学、其他学科(艺术——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纵: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全面扎实,求深求精(一)文化素养[杯水理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长流水”“给学生一杯水是不够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找水的本领”(一)文化素养(二)必须具备艺术、体育、劳动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教师要多才多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多才多艺的教师能更好地寓教于乐,增进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够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教育素质1.教育理论知识主要指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教材教法,以及班级管理的知识等。旨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减少教育活动的盲目性。(二)教育素质2.教育实践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2)教学实践能力(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艺术,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口头语言表达的艺术。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准确、清晰、流畅;文明且具有教育性;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与幽默性。语调把握得当,语速适中等。书面表达能力:板书、作业评语、操行评定等,文字书写工整、优美,意思表达清晰明了。(2)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研究与掌握:能明确教学的目标,正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能恰当地安排学期、单元、课时的计划。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富有启发性。布置的作业在质量上都有保证。听课和评课的能力: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并能够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吸取优点克服确点。组织复式教学的能力。(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组织班队会转化后进生人际交往: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总结和提高的能力3.教育机智(1)含义: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2)影响因素:教师的个性特征的影响,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经验的积累等(3)运用教育机智的基本原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冷静处理,灵活面对,把课堂内外发生的事件,都尽可能地转化为课程资源。4.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研究的内容:教材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育管理的研究等。(三)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慈相济严谨治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团结协作--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
本文标题:第四章--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5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