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相遇谢尔大叔上课时间: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片段、观察插图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谢尔”系列作品的期待和兴趣;2.初步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品词析句的能力;3.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在课外阅读中品悟作者的人生。重点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谢尔大叔相关作品的兴趣。难点欣赏配乐诗朗诵《失落的一角》,谈体会。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与书相约——趣为先1.出示小诗《作业机》的一部分,及相应的插图。指名一生读。2.师述:你感觉这台作业机怎么样?指名回答。3.这台作业机真像大家所说的这么完美吗?请继续往下看。4.指名交流,补充小诗。(二)与书相伴——巧辟径1.揭示书名,出示书中小诗的题目,指名读。(课件四:书中小诗的题目)2.指名选择感兴趣的题目,通过文字进行阅读。(课件五、六、七:《奶昔》、《倒影》、《拥挤的浴缸》学生选择,相应出示)3.小组展示阅读体验。4.全班交流,通过插图进行阅读。①学生欣赏书中的插图,并回忆相应的小诗。(课件八:书中的插图)②教师相应小结。(三)与书为友——品情韵1.预设:片段一:颠倒正常思维,补充说明;片段二:这只狮子的枪法如何?有什么疑惑?(夸张);片段三:读这段文字,让你感受最深的是?(语言绕口)2.各组推荐一位代表共同合作,朗读故事——《失落的一角》。(课件十一:《失落的一角》)3.小组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4.根据回答,随机板书:简单、深刻(四)以书会友——悟人生1.简介作者生平。(课件十三:出示作者生平)2.教师介绍谢尔大叔获得的荣誉。3.学生猜测作者的样子,课件出示。(课件十四:作者照片)4.教师小结:一个懂得朴素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今天我们在这里相遇谢尔大叔,(板书:谢尔大叔),读到了他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们分别是——:出示图片),他的书——(课件十五)5.推荐阅读谢尔大叔的其它作品。(课件十六)6.指名读谢尔大叔的话,情感提升。(课件十七:谢尔大叔的话)教学反思课题:《爱的教育》导读上课时间: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重点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难点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准备1、布置学生人人准备一本《爱的教育》。2、师生共同阅读《爱的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完成读书讨论单。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题。1、课前导入:播放《爱的奉献》。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3、一个意大利的作家写了一本书叫《爱的教育》,我看了以后,感触很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看,你们都看了吗?二、介绍我的书。1、同学们,拿出你的书,请你说说《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译者是谁?你的书是什么版本的?哪年出版的?2、小结:拿到一本课外读物,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如果是外国名著,我们还要了解翻译者是谁,这是我们读书的第一步骤。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小结:对,了解了课外读物的作者和译者之后,接下来就要读一读前言、编者的话或者是文章简介,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二步骤。6、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受呢?人们这样评价这部书: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爱的教育》作为一部爱的赞美书,将使我们的心永远温热闪亮。三、读书之我见。1、人物大家谈。(1)同学们,你们读了这本书,对书中的人物一定有许多自己的见解,谁来说说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为我们描述一下他的为人、个性、家庭等?(2)书中的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做的哪件事令人难忘,为什么?(3)这些孩子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充满爱心,敢作敢为,诚实善良,品德高尚,他们让我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2、精彩回放。(1)书中的哪个故事最让你深受感动呢?为什么?请你选择一个精彩的片断细读,把你认为精彩的词、句画下来,把你的读书感受写在片段的旁边。(2)学生精读片断,作批注。3、每月故事评说。书中的“每月故事”感人至深,请你说说最触动你心灵的一个故事。四、好书一起分享。1、读完了《爱的教育》之后,你会将这本书介绍给谁阅读呢?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六、总结读书方法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掩卷深思,仔细回味一下:想想写人物这类书,我们要看书中主要讲了什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点评人物;想想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七、小结教学反思课题:《爱的教育》导读上课时间:累计课时:教学目标3、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及其它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重点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难点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准备1、布置学生人人准备一本《爱的教育》。2、师生共同阅读《爱的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完成读书讨论单。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爱的教育》测试题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事校长说的。()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6.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7.在安利柯的父亲看来,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兄弟”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8.“78号犯人”就是克洛西的父亲。()。9.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10.经过最后一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升级了。()二、选择题。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A.克洛西B.代洛西C.弗兰蒂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A.洛贝谛B.安利柯C.铁匠的儿子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B.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5.爱慕虚荣的瓦梯尼因为向谁炫耀他的漂亮衣服而受到了父亲的批评?()A.一个聋子B.全班同学C.一个盲人6.裘里亚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7.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A.品行太坏B.成绩太差C.不尊敬父母8.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9.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A.一个五六岁的女孩被车子压伤了B.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与母亲失散了10.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A.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从而救活了母亲。B.虽然找到了母亲,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三、阅读题1、阅读故事,回答问题。仗义的行为卡隆的为人,我看了今日的事情就明白了。我因为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来问我何时在家,到校稍迟,入了教室,先生还未来。一看,三四个小孩聚在一处,正在戏弄那赤发的一手有残疾的卖野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有的用三角板打他,有的把栗子壳向他的头上投掷,说他是“残废者”,是“鬼怪”,还将手挂在项颈上装他的样子给他看。克洛西一个人坐在位子里,脸色都苍白了,眼光看着他们,好像说“烧了我吧”。他们见克洛西如此,越加得了风头,越加戏弄他。克洛西终于怒了,红了脸,身子都发震了。这时那个脸很讨厌的勿兰谛忽然跳上椅子,装出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克洛西的母亲因为要接克洛西回家,时常到学校里来的,现在听说正病在床上。许多学生都知道克洛西的母亲,看了勿兰谛装的样子,大家笑了起来。克洛西大怒,突然将摆在那里的墨水瓶对准了勿兰谛掷去。勿兰谛很敏捷地避过,墨水瓶恰巧打着了从门外进来的先生的胸部。大家都逃到座位里,怕得不做一声。先生变了脸色,走到教桌的旁边,用严厉的声音问:“谁?”一个人都没有回答。先生更高了声说:“谁?”这时,卡隆好像可怜了克洛西,忽然起立,态度很坚决地说:“是我!”先生眼盯着卡隆,又看看呆着的学生们,静静地说:“不是你。”过了一会儿,又说:“决不加罚,投掷者起立!”克洛西起立了,哭着说:“他们打我,欺侮我。我气昏了,不知不觉就把墨水瓶投过去了。”“好的!那么欺侮他的人起立!’先生说了,四个学生起立了,把头低着。“你们欺侮了无罪的人了!你们欺侮了不幸的小孩,欺侮弱者了!你们做了最无谓、最可耻的事了!卑怯的东西!”先生说着,走到卡隆的旁边,将手摆在他的腮下,托起他偏下的头来,注视了他的眼说:“你的精神是高尚的!”卡隆附在先生的耳边,不知说些什么。先生突然向着四个犯罪者说:“我饶恕你们。”(1)先生为什么说,卡隆的精神是高尚的?(2)卡隆附在先生的耳边,说了些什么话,先生饶恕了那四个学生?2、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3、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4、在书中讲述了100多个小故事,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教学反思课题:《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上课时间:累计课时:共3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难点1、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2、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准备教学过程一、以旅游为话题导入。二、教师展示几个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片段一、初到小人国的事;片段二、大人国事情概述。三、简介作者。斯威夫特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是遗腹子,从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十五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他在大学里的主业是哲学和神学,但他个人更偏爱文学和历史。四、指导读法。1、讨论:你认为阅读小说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明确:在内容上,一要弄清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二要弄清故事情节,这是重点;三要揣摩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四要感受作家的情感。在形式上,一要揣摩作品的艺术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想像、讽刺等等);二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3、教师点拨:读书三境界:“吞”(泛读)、“啃”(精读)、“品”(悟读)。教师出示“读书三境界”资料:“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提高——
本文标题: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7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