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抗大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抗大精神及其现实启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战争,也不会忘记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抗大的前身是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创办,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红大”改为“抗大”,校址由陕北瓦窑堡迁到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抗大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毛泽东同志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其制定教育方针和校训,还经常给学员讲课,尽管当时的环境极为艰苦,但是党领导下的抗大却蓬勃发展。抗大办校近十年,为我党培养了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达十多万人。他们在抗大学政治、学军事,成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然后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充分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砥柱中坚。抗大实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所形成的抗大精神,不仅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缅怀抗大的丰功伟绩,发扬抗大精神,对我们有哪些重要启示呢?发扬抗大精神,必须坚持把培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抗大成立后,成千上万人奔赴延安,他们的出身、信仰、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对于抗战的出路、国家前途和人生价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甚至错误的政治观点,抗大部分学生中自由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倾向也比较突出。鉴于此,毛泽东明确指出,抗大不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是造就革命人才的新型学校。“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被我们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要求学员不但自己要抱定这个宗旨,而且要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宗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所以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决心!”毫无疑问,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最重要的传统和经验,是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最大的政治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仅站在个人利益少数人利益的立场上。弘扬抗大精神,今天还应当抗,抗腐蚀,抗腐败,抗不正之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发扬抗大精神,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把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规定为抗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在1939年延安各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时延安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但抗大师生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大家自己动手挖窑洞,筑校舍,开荒种地,挖煤烧炭,没有纸张就在沙盘上练字,没有钟表,就用石晷计时。正是在这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学员们磨练了革命意志,培育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如同毛泽东所说“抗大像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等的意识,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刺刀,去革新社会,打倒日本。”抗大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昂扬斗志,今天仍然是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变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因为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员及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神圣重任。曾为抗大总部所在地的邢台县前南峪(1940年-1943年在此)就秉承了抗大的优良传统。尽管抗大离开此地已经半个多世纪,然而,抗大精神却长期鼓舞激励着当地的人民,他们艰苦奋斗,治山治水,硬是将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今日的太行明珠,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并成功进行了二次创业,使前南峪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事实证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必须永远保持我们党的这一政治本色。发扬抗大精神,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抗大一开始就坚决废止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学员紧密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抗大学习法》明确指出:“我们的学习目的与资产阶级相反,我们不把学习看作‘镀金’、‘镀银’,装装门面的事,而是为了提高每个革命青年的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使每个革命者能更好地献身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抗大的这种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对我党的建设,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同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努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处理好前进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抗大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前身为“抗日红军大学”。从1936年6月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结束,在前后九年多的时间里,抗大总校和分校共培养了近二十万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革命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抗大精神在中国现代化教育史上树立的伟大丰碑,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一、在思想信念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但是抗大教学方针的首位,而且是抗大精神的灵魂,它集中体现为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以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机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在宏观上,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努力营造有思想、有理想、有道德的校园文化,启迪大学生勇担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引领大学生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微观上,高校务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讲者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同学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对高校学生而言,要有对重大原则问题是非的辨别力,注意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坚定立场,坚决跟党走。在思想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青年。在微观上,高校务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讲者的作用,帮助和引导同学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二、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措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单项的灌输,老师讲授照本宣读,学生考试死记硬背,其方法单调呆板,脱离生活,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呢?毛泽东指出:“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取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对此,抗大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髓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备课,老师要深入了解所讲内容,广泛查阅资料,充实讲课内容,详细设计讲课过程的步骤与方式,保证其在课堂上能够翔实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二是课堂讲授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坚持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新颖的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互动。加强和巩固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三是注重课外实践。实践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教育“三下乡”、参观红色教学基地、观看革命题材影片以及思想交流会等活动,成立马列经典读书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社等红色社团,使学生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检验真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树立模范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毛泽东被誉为抗大的灵魂,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毛泽东一手创办了抗大,明确指出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训,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以身作则,对学员言传身教,在抗大学员中树立了榜样,最终奠定了抗大“艰苦奋斗”的优秀文化底蕴。榜样式的人物,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尤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的传统十分宝贵,老师通过立德、立言、立身所树立起来的威信,会为学生所敬佩,这种信服不仅缘于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更在于其人格和品行,学生们不仅从他们所谈所讲中了解和懂得了不少道理,而且从其所作所为中获得启示,受到激励和鼓舞。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从来就是任何教育富有力量的重要条件。四、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大学生互动互学,大胆创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抗大办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的主旋律,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抗大学员彼此诚信友爱,大胆创新,共同进步,最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抗大及抗大精神。在当今的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口头上宣扬,更需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徐特立主张“教育是改造人,但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斗争,脱离了种种条件,不但不能改造人,反而使人畸形发展,变为奴隶。”因此,徐老希望教育工作者“发挥天才,大胆创新”。不仅是老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创新化时代中,具有创新精神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充满活力的青年大学生,要不畏手畏脚、不教条化、不经验主义,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使具有创新化的青年大学生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践行【摘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受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中有消极与积极并存的现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延安精神,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延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伟大时代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及其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作为一种表征中华民族崭新生命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灵魂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1968年5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中最早提出延安精神的概念,“延安精神”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过程中,延安精神被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首要内容和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科学把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延安时期,它体现为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新时代发扬延安精神,首先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
本文标题:抗大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8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