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案例:一、引探准备1、出示准备题。(1)游戏活动。学生根据教师伸出手指的个数和说出的条件,伸出自己的手指的个数。老师伸出的个数条件学生伸出的个数3是老师的2倍2比老师的3倍多11比老师的5倍多24比老师的2倍多2(2)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值树多少棵?二、引探过程1、出示思考题。我们把刚才的准备题改成: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是三年级的2倍多,五年级植的树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问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2、理解题意。(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2)与准备题比较,看看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教师提问:你能用线段图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五年级植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这里的总数是什么意思?五年级植的棵数应当怎样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在本子上作图)教师抽学生把线段图作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集体订正。①三年级植树56棵②四年级植的是三年级的2倍③五年级植树?3、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教师提问:从线段图来看,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直接关系?三、四年级的总数和谁有直接关系?四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关系?要求五年级植多少棵树,必须先求出什么?三、四年级的总数能直接求出来吗?还要先求出什么?各组交流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抽学生板书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订正。(1)四年级植树多少棵?56×2=112(棵)(2)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56+112=168(棵)(3)五年级植树多少棵?168-10=158(棵)答:(略)4、归纳解题方法和步骤:(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从问题出发抓住和问题直接关系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个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列式解答。三、引探实践1、课本第19而中“做一做”的第1—3题。2、练习五的第1—3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好线段图,再列式解答,集体订正。四、引探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理解思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思维品质。在教学一开始本人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并不难,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读题,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用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抽学生板演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和列式解答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教师扮演着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中促进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合作学习,当探究告一段落时,教师又站出来组织大家归纳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说出解题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无数个自己,万千种模样,万千愫情怀。有的和你心手相牵,有的和你对抗,有的给你雪中送炭,有的给你烦忧……与其说人的一生是同命运抗争,与性格妥协,不如说是与自己抗争,与自己妥协。人最终要寻找的,就是最爱的那个自己。只是这个自己,有人终其一生也未找到;有人只揭开了冰山的一角,有人有幸会晤一次,却已用尽一生。人生最难抵达的其实就是自己。我不敢恭维我所有的自己都是美好的,因为总有个对抗的声音:“你还没有这样的底气。”很惭愧,坦白说,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卑微过,像一棵草,像一只蚁,甚至像一粒土块,但拒绝猥琐!懦弱过,像掉落下来的果实,被人掸掉的灰尘,但拒绝屈膝,宁可以卵击石,以渺小决战强大。自私过,比如遇到喜欢的人或物,也想不择手段,据为己有。贪婪过,比如面对名利、金钱、豪宅名车,风花雪月,也会心旌摇摇,浮想联翩。倔强过,比如面对误解、轻蔑,有泪也待到无人处再流,有委屈也不诉说,不申辩,直到做好,给自己证明,给自己看!温柔过,当爱如春风袭来,当情如花朵芳醇,黄昏月下,你侬我侬。强大过,内刚外柔,和风雨搏击,和坎坷宣战,不失初心,不忘梦想,虽败犹荣。这样的自己一个个站到镜中来,千面万孔。有的隐着,有的浮着,有的张扬,有的压抑,有的狂狷,有的沉寂,有的暴躁,有的温良……庸俗的自己,逐流的自己,又兼点若仙的自己,美的自己,丑的自己,千篇一律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总想寻一座庙宇,来安放尘世的疲惫,寻一种宗教,来稀释灵魂里的荒凉。到头来,却发现,苦苦向往的湖光山色,原来一直在自己的心里,我就是自己的庙宇,我就是自己的信仰。渺小如己,伟大如己!王是自己,囚是自己。庙堂是自己,陋室是自己。上帝是自己,庶民是自己。别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投射着一个自己,易被影响又不为所动的自己。万物的折痕里都会逢到一个缩小版的自己,恍如隔世相逢,因此,会痴爱某一物,也会痛恨某一物的自己。万事的细节里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喜或忧的自己。自己,无处不在。它和大海一样广阔,和天空一样无垠。有时似尘埃泛滥拥挤,有时又似山谷空洞留白。但它却从不曾逃出拳拳之心,忠诚于心的自己。
本文标题:《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8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