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七宗罪影评—人性罪恶的剖析
《七宗罪》影评背景:七宗罪,其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出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包括暴食、色欲、贪婪、伤悲、愤怒、懒惰、妒忌和傲慢。六世纪后期,天主教将8项罪行减至7项,以对爱的违背程度为准则,将自负并归于傲慢,伤悲归于懒惰,并加入妒忌,将其顺序改为: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故事: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即将退休的资深警员威廉·沙摩塞(摩根·弗里曼饰)和一位刚上任的新手警探大卫·密尔斯(布拉德·皮特饰)联合破解了罪犯约翰·杜(凯文·史贝西饰)制造的以天主教中的七宗罪为线索的连环杀人案件。星期一上午,一件凶杀案发生,凶手在冰箱后写着「暴吃」,星期二,是一位律师,现场写着「贪婪」,一天一个,依七宗罪而死。面对此案,沙摩塞心中有诸多挣札,住在这城市已久的他,早已习惯这世界的黑暗,本想不接此案,几经考虑又留下来帮米尔斯,米尔斯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故弄玄虚的凶手因而选上他做为七宗罪的最后一人-「愤怒」。凶手因嫉妒米尔斯幸福的家庭杀了米怀有身孕的妻子崔西来激怒他。让自己成为「嫉妒」,米尔斯成为「愤怒」,约翰·杜也赢得了这场游戏。体裁:本电影是一部典型的黑色电影。首先是电影的整体环境是灰暗的,包括阴沉的天气,黑暗的房间,荒芜的沙漠等;然后是电影的整体观点较为灰暗,主角对人生的态度是消极的,在这部电影中,主角威廉作为一个资深的警察,他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于社会的罪恶总是带着消极的态度,他总是希望能够平安退休,与妻子一起共赴田园生活;最后是题材选自社会的黑暗面,这部电影是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为线索,并且这次连环杀人案的被害人分别象征着圣经中的七种人性的罪恶,包括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都是反映社会的黑暗面,而且最后的结局更是黑暗战胜了光明。角色分析:本电影中有三位主要角色;分别是威廉·沙摩塞、大卫·密尔斯以及约翰·杜。他们的个性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威廉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警官,几十年来的从警生涯让他变得沉稳老练、思维缜密、观察细腻,他总是尽心尽力的办好每一个案件,拥有极强的职业责任感。通过侦查,威廉断定离奇被杀的胖子仅仅是系列谋杀案的一个开始。马上就退休的他不想自己去追查,因为他担心在自己的任期内不能查出结果,从而影响案件的侦破,但是他不同意上司以简单的谋杀案来结案,他强烈的要求继续查下去,就算是查不到结果至少也要做到尽人事。“在其职谋其政”,威廉做到了对自己职业的忠诚与尊重。但是任职几十年,拥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对于人性的罪恶,他却感觉使不上力,多年来的执法,让他感到对于人们的冷漠与犯罪毫无改善,甚至日趋恶化。威廉永远都有破不完的案子,每天都在面对鲜血与死亡,尽管可能已经习惯了,但是血淋淋的现实总是让人窒息,身为执法者的他尽心尽力,却对这个城市的罪恶与道德无能为力。面对犯罪,他好像不是一个执法者,而更像是一个善后的人,擦干地上的血迹,整理厚厚的调查报告,之后便是又一个无从查起的悬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被束之高阁。这些是他最为心痛的事,对人性完全失望了的威廉感到身心疲惫,日趋衰老的他早已心灰意冷,离开是他最后的选择。而米尔是一个胸怀壮志的年轻警官,他主动且强烈的要求上级将自己调到这座城市,犯罪高发的城市对他来讲是一个机会,他急于将自己证明给世人看。就这样他信心满满的来到了这个充满罪恶的城市。但是米尔冲动易怒,外强中干,年轻气盛的他心高气傲,缺乏必要的沉稳与修养,尽管他与威廉一样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这些气质就决定了他是杜·约翰原罪作品中的一部分。最后杜·约翰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人物,尽管他的戏份相对较少,但是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推进都是源自他。约翰有两重身份,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虔诚的天主教徒,另一个是同样有着“原罪”的普通人。正是这两种身份的存在才得以完成他震撼的“作品”。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他跟威廉一样对人们的罪恶深恶痛绝,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世人上一堂关于罪恶的课。他开始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来将那些最有代表的触犯了“原罪”的人折磨致死,然后将他极为震撼的“作品”展现给世人看。他不是一个变态的杀人恶魔,他是一个心理正常的自认为是被“选中”的人,他以上帝的姿态来惩罚那些充满罪恶的人。在做这件事时他并不快乐,看到世间那么多的罪恶以及这些罪恶都得不到惩罚,作为一个传道者他实际上痛心疾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世人做一个标榜,他所期待的就是那些与他同样虔诚的教众可以效法他的行为,用自己的行动来涤清这个污浊的世界。这是他最为教徒的最终目的。他自己很清楚他也有“原罪”,他同样是不可饶恕的,也正是因为这重“罪人”的身份他才有了杀害米尔无辜的妻子崔西的理由。作为教徒,神圣的教义是不允许杀戮的,他必须不折不扣的遵守,这样的话他就无法完成这件震撼“作品”中最为震撼的部分。但是教义中的“原罪”是每个人都有的,这种定义就使约翰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身负原罪的人,因此杜·约翰以他极其自豪的方式“殉道”了,米尔却在这场精心设计的局里成为了最悲剧的角色,妻子一尸两命,所谓的报仇却是凶手设下的圈套,他彻底的输了。威廉孤独的离开,他真的无法再去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存在,他不再失望,因为他已经绝望。叙述分析:本电影采用的是经典三幕式的叙述结构。首先是两大主角的会面安排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这也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天气和氛围。第一次见面,米尔和威廉的关系就不是很好,甚至是剑拔弩张,年轻气盛的米尔对威廉的态度很不满意。影片以此作为引线,让人好奇接下来这两人之间会怎样相处、合作。随后影片就进入第一幕,第一宗谋杀案浮出水面。同样的阴雨天气,关系紧张的两位侦探——一位初到此地、一位即将退休,携手处理这件死亡案件。这第一宗案件,就是整部电影的导火线。第二宗案件随后发生,在破解第二宗案件的同时,老侦探威廉发现了第一宗案发现场的隐藏线索——墙上的“暴食”。联系到第二宗案件地上留下的“贪婪”字样,经验丰富的威廉断定这将是一系列连环杀人案,而这些罪案将与天主教的七大罪诫相联系。连环杀人案的判断,是这部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至此,影片完成了三幕式中第一幕的展现。整个24分钟,交代了影片的背景,观众不禁被情节所吸引——两位侦探怎样合作破案?连环杀人案将如何展开?最终谁会是赢家?影片继续发展。随着案件的调查,两位机智的侦探渐渐找到线索,并找到了凶手的住处。一声枪响打破了原先的调查节奏,凶手约翰出现了,并且袭击了米尔,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杀死他。这就是影片的不可返回点。观众们都诧异,电影刚到一半,凶手的连环案还未完成,怎么会贸然出现。更奇怪的是,他为何没有杀掉紧追他的侦探米尔。随着第五宗案件“骄傲”的发生,两位侦探越来越感到凶手的聪明,一筹莫展之际,约翰再度出现了,而且出现在警局,他来自首了,浑身是血。这是影片第二个转折点。毫无疑问,观众心中都是疑云。凶手到底想干什么?他怎么完成剩下的两宗罪?至此,影片的98分钟,成功完成了对三幕式中第二幕的展现。约翰的自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随着案件的扑朔迷离,影片变得更加吸引观众。此外,还有一个角色一直穿插在整部电影中——米尔的爱妻翠茜。电影的开头,米尔怕吵到妻子急忙接起电话,翠茜替丈夫擦去眼屎,让人感受到两人深深的爱意。翠茜害怕影响到米尔,甚至没有告诉他自己怀孕的事实。第三幕,应该是从跟随约翰去寻找尸体开始的,两位侦探荷枪实弹,随着凶手的指引、驾驶着汽车在空旷的郊外前行。路途中米尔逐渐被疯狂的约翰所激怒。高潮应当是显而易见的。约翰让人七点整送来一个包裹,而包裹里是米尔爱妻翠茜的头。米尔被凶手激怒,并得知自己怀孕的妻子被杀,极度悲愤。最终他不顾警察的规定,一怒之下杀死了凶手约翰。在这七宗罪中,约翰犯了“嫉妒”的罪诫,而米尔触犯的是“愤怒”。电影的结局是平静的,老侦探看着被带走的米尔,不知道能做什么。他想到海明威的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人们为之奋斗。”但他只赞同后半句。《七宗罪》采用典型的好莱坞模式——三幕式,不同的是,到达某一点,就毫无先兆地打破了原有的故事结构,让影片更加扑朔迷离,从而引发了观众的不安、好奇和震惊。不得不说,《七宗罪》是三幕式结构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也为三幕式电影提供了良好的范例。风格分析:黑色电影和新黑色电影巧妙运用光与影来营造压抑的气氛。《七宗罪》中影子、剪影以及黑暗中的光束构成了整部电影的视觉特征。因此,黑暗成了表象下面隐藏着的东西的象征。但是,虽然黑色电影常常使用黑暗来创造不安感,也并非总是如此。《七宗罪》最后一场就使用了光,而不是黑暗—沙漠中炙热的光芒—来创造恐怖的预感。像大多数黑色电影一样,《七宗罪》的场景是在城市里。即使是在结尾处米尔斯和萨默赛特开车进了沙漠,城市也并没有远离我们—高压电线塔和上空盘旋的飞机都是城市的延伸。电影的场景或者是灯光昏暗的室内,或者是阴雨绵绵的室外。取景和灯光都有助于营造一种有闭恐怖和陷阱重重的氛围。此外,电影还大量地使用低角度拍摄。高楼大厦、天花板和人物影像给摄影机和观众造成一种压迫恐怖的效果。再加上广角镜头使视线扭曲,更加强了这种效果。从结构上来看,电影使用对角线把荧幕分割开来,尤其是在最后沙漠一场中十字交叉的电线。在萨默赛特和米尔斯驱车驶往沙漠的时候,电影打破了180度的原则:这一分钟摄影机从左拍摄,下一分钟从右拍摄,从后向前,或者从前向后。这种拍摄方法可以产生位置错乱的视觉混乱的效果,这也符合“黑色电影”总体营造的紧张感。主题分析:《七宗罪》是一部典型的黑色电影,这部影片故事离奇曲折,结构严谨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叙事手法流畅,风格设定恰到好处,摄影与特效手法熟练,演员表演真实自然,各种因素和谐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发出了强烈的共鸣,为其奠定了巨片的牢固基础。影片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吗?在西方,启蒙运动发现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渐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理智,开始蔑视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米尔斯和翠茜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如果说身而为人有任何的可悲,莫过于降生之初那一声啼哭的无助。你不仅仅以最原始的状态来到人间,还有随之而来的种种欲望。影片展现了基督教中指名道姓的七种人类欲望,虽然人们所有的欲望远远不止这些,但单单是人哺乳期就天生的食欲,就将所有人毫无例外的介定为欲望的动物。这或许就是影片把贪食作为第一宗罪展开故事的动机所在,沉重如此,乃是《七宗罪》最为黑暗的人性逻辑最集中的表现。如果说有人可以撇开七宗罪所有的罪恶,我可以把它奉为神明。影片主题正是要展现一个充满恶之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可能的美好不过是生活中那海市蜃楼一般的幻象,可望而不可及。是的,没有人能逃脱命运里无处不在的欲望,而更没有人能逃离这世俗生活中随时可能的命中注定。我把这叫做冥冥中黑暗的现实,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最后的画面:黄昏,威廉独自站立。对应最后的台词,就算世界永远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为之奋斗。黄昏以后的黑暗和必然到来的黎明,必然永久对立。正是如此,威廉在黄昏中的身影,犹如黑暗中的守护者,让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奋斗,前行。这也是《七宗罪》最后的精华所在,虽然阴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后一刻却如此的
本文标题:七宗罪影评—人性罪恶的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9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