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辅导课程一内容家庭治疗的概述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三大派别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阶段家庭治疗与中国文化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第一章、家庭治疗的概述家庭治疗的定义家庭治疗的发展阶段家庭治疗的基本维度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家庭治疗的定义一、什么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就是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治疗方式。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症状的形成源于家庭成员的不良交往方式,即便不是如此,症状的维持也是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方式强化的结果;(2)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不良交往方式可以达到治疗症状的目的。二、家庭治疗的基本维度即家庭治疗与其它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的差别。1、症状成因的差别:过去与现在。2、治疗方法的区别:解释与行动。3、治疗目的的差别:成长与解决现在的问题。4、治疗策略的差别:同种方法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5、治疗对象的差别:一个人与多个人。6、治疗对象地位的差别:平等与等级。7、症状所表达信息的差别:一种含义与多种含义。8、治疗过程的差别:直接治疗与反其道而行之的治疗。家庭治疗的发展一、形成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年是家庭治疗运动的形成时期。二、五大基础:1.将精神分析的方法用于家庭研究;2.由LudwigvonBertalanffy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被运用到家庭系统中;3.对精神分裂症领域的研究;4.二十世纪早期出现的婚姻咨询和儿童指导;5.1910年左右出现团体治疗法;三、家庭治疗的发展阶段1.家庭治疗的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4、50年代。主要成绩:(1)认识到家庭在精神病中的重要作用;(2)对家庭在精神病发生、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2、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主要成绩:(1)出现了具有明显家庭治疗特点的理论和流派:策略性家庭治疗和结构性家庭治疗。JayHaley是策略性家庭治疗的倡导者;Minuchin是“结构性家庭治疗”的倡导者和奠基人(2)研究和治疗领域进一步扩大,如对犯罪青少年家庭的研究和治疗等等3.成长期:20世纪70年代主要成绩:(1)出现了大量专门进行家庭治疗的中心和诊所;(2)家庭治疗者研究和治疗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和转移,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为家庭治疗关注的中心,对精神分裂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少;(3)世界各国开始出现家庭治疗,如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等。4、20世纪80年代主要成绩:(1)不同家庭治疗学派相互融合;(2)提出了短期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治疗方法。第二章、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一、家庭的人际关系二、家庭的结构三、症状的意义四、过程与内容五、家庭生活周期六、家庭故事一、家庭的人际关系1、互补性:互补性是任何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任何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都是与其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另一个人自然会受影响。家庭治疗师一旦听到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互补性。治疗师通过指出家庭成员行为的互补性帮助他们克服过去的抱怨,也就是始终伴随着他们生活的无效行为。“你越唠叨,他越忽视你。而且你越忽视她,她越唠叨。”2、情感三角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当两个人之间出现不能处理的问题时,他们通常会在某一点上难以达成一致。最终会有一个人或所有的其他人都会转而寻求同情。或者,将第三方卷入冲突,以便处理问题或者偏袒其中一方。如果被卷入的第三方是临时加入或力图使双方化解他们的分歧,则三角关系没有被处理。而如果冲突频繁发生的话,第三方就会被卷入并成为三角关系的一个部分。三角冲突可以减压,但会使冲突在某些方面冻结,三角关系造成的长期结果会对婚姻中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二、家庭的结构家庭由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可以按辈分、行为、共同兴趣以及功能划分,并由人际交往界线分割开。看不见的界线调节着其与其他亚系统的接触数量。界线保护家庭及其亚系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家庭中的界线有灵活的、僵硬的以及界线不清几种情况;(1)夫妻亚系统。家庭一形成,就会出现夫妻亚系统。夫妻亚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互补与相互适应。夫妻亚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互支持,为对方提供完全和依赖。(2)父母亚系统。父母亚系统是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出现的。父母亚系统必须形成这样的界线,即孩子可以接近父母,但又不能干扰夫妻亚系统的功能。随着孩子成长,父母亚系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父母亚系统必须适当调整以适应这些问题。(3)父母—子女亚系统。在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也就有了父母—子女亚系统。父母—子女亚系统面临许多的发展任务:父母如何共同面对孩子;父母如何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孩子如何通过与父母亲的相互作用,学会服从权威、遵从权威,同时增加自己做决定、维护自己利益和观点的能力等等。(4)兄弟姐妹亚系统。当家庭中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家庭系统中又出现了新的亚系统,即兄弟姐妹亚系统。兄弟姐妹亚系统是儿童实践、练习同伴关系的第一个场所。三、症状的意义家庭治疗师在大量的案例中发现,所谓的“患者的症状”对家庭的稳定有保护作用时,他们就把这种固有平衡的影响叫做症状的作用或症状的意义。曾有治疗者指出那些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毫无例外地都参与到父母紧张的关系中。父母的冲突转移到他们的一个孩子身上,这样他们就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他成为令人担心的关注点。只要家长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孩子身上,他们自己的冲突就被忽略。目前症状服务于功能的观点已经被广泛质疑,但同时,在一些案例中还是值得考虑这种可能性的。比如母亲的抑郁或孩子拒绝上学都有可能被证明是服务于保护家庭的功能。四、过程与内容家庭治疗师在观念方面的一个重要改变在于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沟通的过程而非沟通的内容。也就是关注人们是如何谈话的,而不是谈话的内容或他们谈了些什么。前来治疗的家庭通常关注问题的内容。家庭治疗师与家庭谈论他们问题的内容,但也要时刻关注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家庭讨论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解决孩子拒绝上学的问题时,治疗师要关注家长是否有控制权,他们是否相互支持。治疗师告诉家长如何解决问题(让孩子上学)是在关注内容,而不是过程。孩子可能去上学了,但是家长并没有改进他们做决策的过程。五、家庭生活周期人类生活的周期是有秩序的,但它不是稳定而连续的过程。我们按阶段发展,每个阶段都会有高原期,都要通过发展来完成所要求的改变。成长和改变的阶段之后是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种变化得到巩固。家庭生活周期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家庭发展阶段中,家庭要面对一些发展的要求。阶段家庭成员角色的变化主要发展任务1.新家庭形成儿子丈夫+儿子(1)家庭界线的确立女儿妻子+女儿(2)角色的转化,婚姻系统的形成(3)相互适应。2.第一个孩子出生丈夫丈夫+父亲(1)初为父母的技能妻子妻子+母亲(2)夫妻相互作用3.青少年孩子同上(1)亲子关系的改变与调整(2)婚姻与职业问题4.孩子长大成人同上(1)再适应(2)与孩子发展成人与成人的关系(3)照看孙子孙女(4)老人疾病与死亡5.丧偶阶段。鳏寡孤独(1)丧偶后的适应六、家庭故事通过把生活中的事件重新建构为连续的故事,家庭成员也能理清自己的经历。因此,家庭生活不仅是由家庭成员的行动和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组成的,家庭成员建构和讲述的故事也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四岁孩子的父母如果认为孩子是“专门和我们作对的”,那么他们的反应就完全不同于认为孩子是“精力充沛的”。家庭故事是对经历的组织和理解。它们强调那些能够巩固情节主线的事件,而屏蔽掉发生过但与情节主线不符合的事件。家庭的人际交往和家庭成员对事件的叙述是以循环形式相互关联的:行为事件被知觉,然后组织成故事的形式,这个故事又转而形成期望,期望进而影响以后的行为,如此往复。第三章、三大派别的家庭治疗代际派家庭治疗策略派家庭治疗结构派家庭治疗代际派家庭治疗莫瑞.鲍恩重要概念1、自我分化:鲍恩理论的核心。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思考和反应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对内在和外在的情感压力的自动应答。这是一种即使面对焦虑也能富于弹性和聪明行事的能力。不能自我分化的人更倾向于情绪化,他们的生活被他们周围人的反应所驱使。自我分化的人能够更好的平衡思想和感觉:他们有强烈情感和自发反应的能力,但是也拥有拒绝情感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2、核心家庭情感过程: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自我分化就会导致与父母的情感的隔离,接下来导致婚姻中的纠结,因为情感资源有限的人们会将他们的需要投射到彼此身上。因为这种纠结尚不稳定,它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在父母之间产生情感隔离。②配偶一方出现身体或情感机能障碍。③婚姻冲突。④将问题投射到一个或更多的孩子身上。问题严重程度与不能自我分化的程度、与原生家庭情感隔离的程度和家庭系统中的压力水平有关。3、代际传递过程这个概念描述了焦虑从一代到另一代的长期传递过程。每一代中大多数孩子会从家庭纠结向低水平自我分化(长期焦虑)迁移,少数孩子向高水平自我分化(较少焦虑)迁移,那些一定要给孩子过度关心的父母,不管其是遵从还是反抗,都给孩子提供很少的选择。他们替代孩子学习如何独立思考,替代孩子对他人做出反应。4、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描述了一代与另一代人们之间处理焦虑的方式。父母与孩子之间纠结度越强,就越有可能在关系中引发出焦虑,因此一些人选择离开家庭以寻求距离感,也有一些人选择不去看和听家庭中正在发生的事,假装事情没有发生以避免焦虑和痛苦。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带有很强的情绪化色彩,用避免与人交谈的方式使自己与原来的家庭隔离开来。策略派家庭治疗JayHaley和米兰小组主要概念与方法1、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治疗过程与治疗目标相反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治疗者鼓励患者维持或者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症状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症状具有保护家庭的作用的情况以及改变受到阻抗的情况。2、意志考验:来自于Haley的治疗实践。Haley认为,严格意志考验是为了使症状表现比其实际情况更麻烦。他认为,“如果我们创设要求,使得一个人要表现出症状比要放弃症状更加困难,那么他将会放弃症状。”例如,如果一个来访者在白天表现出症状,那么他就要在半夜起床,并且努力地练习症状。反其道而行之技术定义适用条件具体施行注意事项定义:所谓反其道而行之法,就是治疗过程与治疗目标相反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治疗者鼓励患者维持或者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症状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适合的条件(1)治疗者杀手(therapist—killer)型的家庭和治疗成瘾的家庭。(2)具有阻抗的家庭。(3)症状的严重程度:中度或者重度的症状。(4)症状具有维持家庭功能的作用。(5)直接干预和治疗不起作用。(6)具有反抗和对立的青少年。具体施行(1)积极再定义。(2)维持或者增加现有的症状。(3)制止改变。(4)预测。注意事项1、带来自我伤害的行为2、在实施反其道而行之的同时,改变家庭交往模式。3、再定义:再定义是用来改变家庭看待事情的认知和观念的一种方法。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行为,由于看待它们的角度不同,可能使人产生不同的看法,导致对它们作出不同的反应。再定义技术常用于反其道而行之技术中,通过给症状不同的含义从而要求家庭维持症状。(1)消极再定义:就是把家庭成员看作是积极的行为重新赋予它消极的含义。(2)积极再定义:就是把家庭成员看作是消极的或破坏性的行为重新赋予它积极的含义。4、循环提问:即循环提问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对某件事或某个成员的看法。设计循环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家庭成员在整个家庭的关联背景中看待他们自己,并且从其他家庭成员的角度审视所发生的事情。例如,一个治疗师可能会问,“你的父亲怎样刻画你的妈妈与你姐姐的关系?他曾经与你谈论过这个问题吗?”通过像这样询问模式,随着家庭成员冲破他们的两极的和线性的观点,问题的循环本质变得越来越明显。结构派家庭治疗Minuchin主要概念及技术:1、加入:“加入”是治疗者为了做诊断及促成改变,而与家庭连结,它不仅是有助于做诊断的技术,最主要还是能借助它来介入处理,以促成改变。虽然在接触家庭的开始阶段会相当强调“加入”,但事实上它也发生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在“加入”的过程中治疗者鼓励家庭成员去共同解决问题。一个好的治
本文标题:家庭疗法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3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