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⑴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PPT模板:素材:背景:图表:下载:教程: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论坛: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福建泉州老君岩道教圣地武当山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道教:东汉末年产生,以道家学术为理论基础,综合神仙方术,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⑴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⑵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①儒学新发展;②佛教本土化;③道教新发展(“贵儒、尊道”)2、隋唐,儒学正统地位受严峻挑战⑴隋朝:⑵唐朝:“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韩愈复兴儒学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⑴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⑵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①儒学新发展;②佛教本土化;③道教新发展(“贵儒、尊道”)2、隋唐,儒学正统地位受严峻挑战⑴隋朝:⑵唐朝:“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韩愈复兴儒学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教的教义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寄希望于来生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⑴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⑵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①儒学新发展;②佛教本土化;③道教新发展(“贵儒、尊道”)2、隋唐,儒学正统地位受严峻挑战⑴隋朝:⑵唐朝:“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韩愈复兴儒学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教盛行原因:1.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人民精神寄托;2.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3.中外文化交流频繁;(1)中亚、印度高僧来华传教(2)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法显、唐朝玄奘)佛教盛行的影响:1.儒学地位受到挑战,宗教呈现出多元化;2.伴随佛教传来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在各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3.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国家;(日本空海、唐朝鉴真东渡)4.佛教盛行,广修佛寺,耗费钱财,劳动力不事生产,影响政府利益。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⑴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⑵儒、佛、道三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①儒学新发展;②佛教本土化;③道教新发展(“贵儒、尊道”)2、隋唐,儒学正统地位受严峻挑战⑴隋朝:⑵唐朝:“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韩愈复兴儒学佛教: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范缜(南朝):无神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一.表现——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表现——文学艺术(一)文学1.魏晋南北朝: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出现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建安文学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是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操父子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建安诗歌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七子”等。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书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曹丕《燕歌行》(一)文学1.魏晋南北朝: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出现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节选《饮酒》东晋陶渊明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别赋》南北朝.江淹(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一、表现——文学艺术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隋朝时期余光返照中。直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②盛唐诗歌。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不景气。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④晚唐诗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一)文学2.唐朝: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1.魏晋南北朝: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出现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一、表现——文学艺术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南北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④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1.书法(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一、表现——文学艺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摹本)(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1.书法《兰亭序》全帖28行共三百二十四字,出现的20个“之”字,加上落款1个“之”字共21个字“之”,都用了不同的笔法书写而成,呈现出不同的体态和美感,。一、表现——文学艺术(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1.书法(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隶属、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3)隋唐: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一、表现——文学艺术一、表现——文学艺术王羲之(东晋)《姨母帖》颜真卿(唐)《多宝塔感应碑》(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2.绘画(1)魏晋南北朝: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如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对上层妇女梳妆打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一、表现——文学艺术(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2.绘画(1)魏晋南北朝: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如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2)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题材广泛(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风格多样(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吴道子“画圣”。一、表现——文学艺术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此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一、表现——文学艺术展子虔(隋)《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一、表现——文学艺术阎立本(唐)《步辇图》此图以贞观15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是汉藏两族亲密关系的写照。一、表现——文学艺术(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3.雕塑(石窟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山西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一、表现——文学艺术雄健威严活泼温和云冈:风格较多体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佛像高鼻深目,神情凝重,表现出西域人的特征;龙门:佛像温和慈祥,衣纹飘动流畅,更多体现了中原文化的风采。(1)魏晋南北朝:取得新成果一、表现——科技(数学、农学、医药学、地理学等)(2)隋唐: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走在世界前列。①南朝祖冲之精确的算出圆周率;②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③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①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如《金刚经》P49;②唐中期火药配方,火药武器;③唐朝和尚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④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P48《学思之窗》二、特点①思想活跃,呈现多元;②民族特色,民族融合;③南北中外,兼容并包;④文学艺术,全面繁荣;⑤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三、原因①战乱、动荡,社会环境相对宽松;②各民族交流频繁,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促进文化发展;1.魏晋南北朝2.隋唐时期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③政策开明,重视推崇;④南北中外,交流频繁;⑤承上启下,继承发展;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国到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了解了其发展的表现、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大家不要忘记,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记住历史,更多是为了服务当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东方文明古国,今天如何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增强文化自立和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关键。文化实力是我们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
本文标题: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6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