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六腑ppt课件(1)
一、六腑的概述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二,共同的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三,共同的生理特点:泻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四,共同的气机特性: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通降下行”每一腑都必须适宜地排空其内容物,以保持六腑通畅,机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五,七冲门:饮食物的消化呼吸和排泄,须经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即“七冲门”(如下图)一、胆的概述1,位置: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2,形状:呈中空的囊状器官。3,表里络属: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经。(胆与肝相表里)一、胆的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精气汇聚而成(生成于肝),贮存在胆囊,胆汁:味苦,色黄绿,又称“精汁”,有重要的消化作用,排泄进入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在肝气的疏导和调节下完成的(在肝的调控下完成)。功能异常表现:A:肝胆机能失常,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影响脾胃的纳运机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B: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浸渍皮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C:肝主升,胆主降,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胆汁上溢,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D:胆汁滞留,郁而化热,日久易形成砂石(胆结石)。一、胆的生理功能2,主决断主要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机能。“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的决断能力取决于胆气强弱,胆气强者,勇敢果断,胆气弱者则数谋虑而不决。肝胆相互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两者相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临床上,肝胆气虚或心胆气虚者,多见善惊易恐、胆怯等精神情志异常的改变。A:胆气虚——胆小惊怯、睡眠不安。B:胆热痰扰——惊悸而烦、急躁易怒。二、胆为六腑之一:胆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之腑之一。三、胆为奇恒之腑之一:A:胆贮藏“精汁”,功能类似五脏。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古人认为胆汁为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胆称为“中精之府、清静之府、中清之府”。B:胆参与消化,功能类似六腑。胆形态中空、排泄胆汁,参与消化。所以,胆具备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腑”。一、胃的概述1,位置:胃与脾同居中焦,位于隔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两门三脘:胃腔称为胃脘,分为上脘(包括贲门)、中脘(胃体)、下脘(包括幽门)三部分。2,形状:呈曲屈状的囊状器官。(管腔器官)3,表里络属:手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经。(脾与胃相表里)二、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纳水谷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水和谷)的机能。故胃有“太仓”和“水谷之海”之称,由于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饮食水谷,故胃又称“水谷气血之海”。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可以从食欲和饮食多少反映出来。受纳是腐熟消化的前提。2,主腐熟水谷指胃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机能。一部分(在脾的作用下化生)精微物质被初步吸收,由脾转输至全身,而食糜则下传到小肠作进一步消化吸收。三、病理表现:A:受纳失职:纳呆、厌食、胃脘胀闷。B:腐熟无能:食滞胃脘、胃脘痛疼、嗳腐酸臭。C:功能亢进:消谷善饥、胃中嘈cáo杂(以胃中烦热闷乱,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多与食滞、脾虚、肝郁、血亏有关。嘈杂常与胃脘痛、嗳气、恶心、干呕、吞酸等症状同时出现)中医学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三、胃的生理特性1,胃气下降(胃主通降)含义:胃气具有向下运动以维持胃、肠道通畅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排泄的过程。生理表现:A: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通畅)。B:胃中食糜下传至小肠作进一步消化。C:食物残渣下传大肠,经燥化后形成粪便。D:粪便有节律地排出体外。E:胃的通降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病理表现:A:胃失和降(胃气不降):纳呆脘闷、胃胀或胃痛、大便密结。B: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C:脾不升清:腹胀、腹泻、便溏。2,胃气下降(胃主通降)与脾气上升A: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清,则水谷精微得以布散,胃气下降,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脾胃升降协调,得以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脾胃同居中焦(人体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则肾升、肝升,大肠、小肠、三焦升,脾为升之关,不升则陷,陷则生寒。胃降则心、肺降,胆、心包、膀胱降,胃为降之门。不降则逆,逆则生热。胃不降,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在腹胀、便秘的同时,可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等病变。《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3,喜润恶燥A:胃喜润恶燥与脾喜燥恶湿相对而言。B:胃主受纳腐熟,不仅依赖于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及通降下行的特性。C:临床上治疗胃病时,要强调保护胃中津液,以免燥热为害,胃津受损,(以免化燥伤阴)。一、小肠的概述1,位置: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上接于胃,下接于大肠)2,形状:呈迂曲回环迭积的管状器官。3,表里络属: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经。(心与小肠相表里)【西医解剖学认识】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4-6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内消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食物经过小肠内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基本上完成了消化过程,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粘膜吸收了。二、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盛化物(1)受盛:接受和盛纳(以受盛物:接受之意),小肠接受由胃下传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食糜)而盛纳之,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2)化物:变化、消化、化生、转化之意,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适时停留,即“实而不能满”中的“实”),由脾气与小肠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转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3)受盛化物病理变化:受盛失职:下传停止,滞而为痛,腹胀(胀痛)。化物失常:消化吸收障碍,腹胀、腹泻,便溏(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次数可不增多或稍有增多)。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2,泌别清浊(泌清别浊)(1)小肠对食糜做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清和浊两部分。清:各种精微物质(谷精+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发挥营各脏腑的作用。浊:糟粕(食物残渣+部分津液),在胃与小肠之气的作用下,经阑门传送到大肠。(2)功能正常,则精微与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3)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则发生小便短少,大便溏,腹泻。3,小肠主液(1)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津液,小肠吸收的水谷之精(清:谷精和津液)由脾气传输至全身各处,营养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输至膀胱,成为尿液的生成之源。(2)“利小便而实大便”理论治疗泄泻的临床应用(前后分离法)。小肠主液(水)(前)(后)膀胱(小便)大肠【残渣+津液】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大肠主津/燥化作用大便排出一、大肠的概述1,位置:位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连接肛门(魄门)。(上接于小肠,下接于肛门)2,形状:呈回环迭积的管状器官。3,表里络属: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经。(肺与大肠相表里)二、大肠生理功能1,主传化糟粕(传糟粕化粪便)(1)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含部分津液),吸收津液(燥化作用:大肠主津),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的功能,“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2)传化糟粕与其他脏腑的关系:A: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B:胃气的通降,实际上涵括了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C:肺气的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相互表里)。D:脾主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E: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2,大肠主津(燥化作用)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使之成为粪便,即所谓的燥化作用。吸收津液以后,由脾气转输至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为尿液的生成之源,由于大肠参与了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三、大肠的病理表现1,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大肠虚寒),不能吸收(津液/水分),与糟粕俱下,可出出肠鸣、腹痛、泄泻。2,大肠实热,肠道失润,可出现便秘(秘结不通)。3,湿热蕴结大肠,可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浓血。《素问·五脏别论》提到:“魄门亦为五脏使”也。魄门,即肛门,为六腑的最下端,受五脏之气支配而行使其排泄糟粕、浊气的职能。魄门开合启闭有度,受脏腑的调理,能够促进脏腑气机调畅,又是脏腑藏泻得以顺利进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而魄门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时既能反映出五脏的病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五脏的功能。因此,魄门是否通畅,对于人体健康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1魄门与心的关系心藏神,主血脉,主神明。具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故《类经·脏象类》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人的思维活动,均由神明主宰,正常之人,由于心主神明,则人的魄门启闭有序而有节度,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互助互用。但心神的正常生理功能尚需依赖气机出入升降,若魄门开闭有度,气机升降有序,则思维敏捷,心脏功能正常,脏腑活动协调。当心失所主,则脏腑气机逆乱,百病乃生。例如,痰火扰动心神,或者昏迷的人,经常出现魄门启闭无度的现象,出现便秘、大便不节或失禁的症状。临证可以采用泻火下痰,通下导滞等方法。比如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膀胱蓄血证,用大承气汤之类通启魄门,能使病情得以迅速缓解。2魄门与肝胆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起着平衡、协调、调节作用。肝气条达,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畅无阻,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才能有序进行。肝气条达,则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正常。反之,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木旺乘土,在上可发为呕逆,在中则可出现腹痛腹胀,肝气不舒,气滞血瘀或肝经湿热下注,在下可发为便秘、泄泻。比如,临床上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清热通腑,疏肝利胆,治疗气郁、气闭便秘,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引起之大便不通等。3魄门与脾胃的关系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靠脾胃输送的水谷精微,全身的组织器官得以营养;而脾气的运化特点,以上升为主,“脾宜升则健”,脾能升清,则水谷精微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生化有源,机体生命活动正常,魄门亦能开合有节。另外受脾气的升提作用,才能使内脏不致下垂。临床上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清阳不升,常出现脾不统摄,可见久泄甚至脱肛。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飨泄”,就是魄门失约的临床表现,治宜补脾升提运中法。临证常以理中汤、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脾气虚泄泻,温中健脾的理中汤治疗脾阳虚而导致泄泻,使脾和气升运健,魄门开合有度,泄泻停止。4魄门与肺的关系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和肃降,肺气的肃降调节着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将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肺与大肠相表里,魄门为大肠的末端。大肠传导及魄门开合,也需依赖肺气的清肃下降。因此,肺与魄门关系密切。若外邪侵袭,或内伤及肺,肺失清肃,则津液不能下达,或者肺热壅滞,肺失宣降,可见便秘等症状。治疗宜降气平喘,通腑肃肺法。临床可以用苦寒泻下之品,使肺气宣达,呼吸通顺。如用凉膈散治疗肺热壅滞导致的大便不通,泻白散加减治疗痰热壅肺的咳喘气急,大便干结等。5魄门与肾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固摄,主藏精及纳气,在窍为耳和二阴。后阴即为魄门,它与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肾的气化功能,直接影响魄门的开合启闭。肾气固摄开合协调,则魄门启闭有序,排泄功能正常。若肾阳虚损,命门火衰,温煦无权,上不能暖土助脾胃腐热水谷;下不能固摄,开合失司,则魄门启闭无序,排泄功能出现异常,可见阳虚便秘或久泄滑脱等。治疗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临床上可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的四神丸
本文标题:六腑ppt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9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