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要求四川省疾控中心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要求主要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死因监测部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内容、机构等级评审内容一、核心指标1、粗死亡率理应不低于6‰---报告完整性指标。2010年全省普查死亡率为6.67‰。低于5‰数据几乎无可用意义,因为漏报太高。除非这一地区的人口年轻化程度比较高。有不少县区,开展工作至今年,粗死亡率一直较低,导致我们一直未敢纳入全省数据库。这也是检验数据是否存在较大漏报,报告数据质量是否可靠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核心指标,有时可以达到一票否决的判定程度。2、婴儿死亡率应不低于该监测点所属地区分类的上年全国平均水平---低年龄组漏报情况婴儿死亡率,也是判定低年龄组是否存在严重漏报的检验指标。3、根本死因的判断,错误率低于5%--通过抽查进行测评(只能人工抽样评估)---ICD-10知识掌握情况,避免统计分类错误)二、其他指标4、《死亡医学证明书》主要项目填写错误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逻辑错误者的比例不超过5%。--通过抽查进行人工评估,填写完整性情况评估。5、ICD-10编码错误的比例不超过5%。--以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系统中也有部份自动评估。6、不明原因死亡比例(R00-R99),不超过5%---反映本地区整体诊断水平情况7、对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了审核,要求100%审核----反映及时性,及责任心三、人口数据收集要准确可靠人口数据的不准确,往往影响各种率的计算及期望寿命的计算。人口要求:1)要户籍人口,来自当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最好当地公安能计算出当年的分年龄组的人口数。2011年度,一些公安局就为当地计算、提供了当年分年龄组的人口数。所以,要经过多方协调,拿到当年分年龄组的人口数,这样统计才准确。否则,只能用最近普查的人口比例进行推算,这样,就存在一些误差。而且也只能用户籍普查的人口构成比进行分解2)当年出生数:建议统一来自当地的妇幼部门。这些数据,一定要准确,计算结查才可靠。四、其他管理要求—通过查阅进行测评1、有地方支持性文件,尤其以卫生局下发的文件更有力度。2、开展过培训,每年至少1期培训,而且培训时间不能少于半天,覆盖主要业务人员。3、开展了督导,并有指导意见,每年覆盖所有乡镇和部份村。4、有专门的业务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5、每年开展一次漏报调查,每年完成一个中等人口、中等经济、平等死亡水平的乡镇或街道(国家CDC新要求)。6、有日常监测情况通报、督导结果通报和年终总结、分析报告等。五、《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三)监测(165分)。1.死因监测(55分)(1)辖区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100%,审核率达95%以上(10分)。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医疗机构开展死因报告工作的个数/示范区内医疗机构总数×100%,死亡网络报告审核率=死亡报告已审核数/死亡网络报告总数×100%。两项指标各5分,其中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小于80%不得分,80%-89%得3分,90%-99%得4分,100%得5分。审核率不达标者不得分。(2)全人群死亡登记报告: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低于6‰且没有合理解释,则该指标不得分。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5%以下,编码错误率5%以下(15分,2项满分各7.5分)。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和编码错误率指标每增加1%减1分。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报告死亡数/平均人口数×1000‰,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死因不明的死亡数/总报告死亡数×100%,编码错误率=编码错误的个案数/已编码的个案数×100%。(3)每年针对所有医疗机构开展漏报调查,漏报率小于5%;至少每3年开展一次覆盖示范区所有街道(乡/镇)人群的漏报调查,出具漏报调查报告至少应当涵盖漏报死亡病例信息等相关重要内容(20分)。两项指标各10分,其中,医疗机构漏报调查每年开展1次得10分,2年开展1次得6分,3年开展1次得3分;近3年开展一次覆盖示范区所有街道(乡/镇)人群的漏报调查,得10分,否则不得分。死亡报告漏报率=(漏报调查估计死亡数-报告死亡数)/漏报调查估计死亡数×100%。(4)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报告涵盖监测背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10分)。每年出具1次报告得10分,完成分占20%,质量分占80%。六、四川省疾控机构等级评审细则2013-02-20指标含义:1.死因登记报告粗死亡率(‰)=辖区死因报告死亡人数/同期辖区总人口数×1000。2..死因登记报告规范报告率=死因规范报告人数/同期辖区死因报告死亡人数×100%3.根本死因确定正确率=抽查死亡病例中根本死因确定正确数/抽查死亡病例数×100%4.每3年一次组织开展具有辖区代表性的死因漏报调查。评审要求点和方法1.查看监测计划或方案、监测分析报告等资料;2.随机抽查网上数据20例,查看填写完整性和根本死因确定正确性等。3.随机抽取20份《死亡证明书》或死因报告卡(死因调查表),查看死因规范报告数。扣分方式:1.制定辖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计划或方案,组织开展了监测工作得0.5分,否则不得分。2.年度监测分析报告(至少涵盖背景、死因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并报送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得1分,分析报告内容缺一项扣0.2分,未报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扣0.5分。3.死因登记报告粗死亡率≥6.0‰得1.5分,≥5.0‰得0.75分,低于5.0‰不得分。4..死因登记报告规范报告率≥80%得1分;≥70%得0.75分,≥60%得0.50分,低于60%不得分。。5.根本死因确定正确率≥95%得0.5分;≥80%得0.25分;低于80%不得分。6、至少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具有辖区代表性的死因漏报调查,得0.3分;调查设计、质量控制、总结报告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得0.2分,一项不符合扣0.1分,扣完为止。七、关于质量评价中几种评价指标的解释说明(一)报告伤害意图不明:如只填写了“溺水”,但未指出是自杀还是意外落水,还是被人推入水中?同样,从高处坠落、某毒物中毒等等,均要指出是什么原因所致?自杀?意外?被害?(二)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如填写心力衰竭、未特指的心肌炎、心脏停博、心室纤颤和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脏病等等,明显缺乏是什么原因所致。还需找出根本死亡原因。如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心脏停搏的原因是什么?“心脏病”应填:风湿性的?还是二尖瓣狭窄?还是室间缺损等更详细的内容。(三)肿瘤未指明发病部位:一般的肿瘤,都要指出是什么部位肿瘤,这也是ICD-10的要求。如肺的?膀胱的?不能笼统的填“肿瘤或癌”,要明确部位。个别肿瘤除外,如白血病除外。即使是原位癌,也要指明部位。(四)死亡原因填写“呼吸衰竭、肝衰竭:不能填写这些临死前的症状或结局,如只填写“呼衰”、“肾衰”、“老死”等,要找出更早的导致死亡的原因,或根据调查作死因推断。错误编码范围定义将编码首字母为R者,定义为“症状或体征”类型伤害部分仅有内部原因没有外部原因(编码首字母为S或T),或编码范围在Y10-34(意图不确定的事件)或编码为Y87.2(意图不确定事件的后遗症)者,定义为“伤害无外部原因或其意图不明”编码为I47.2(室性心动过速)、I46(心脏停搏)、I49.0(心室纤颤和扑动)、I50.-(心力衰竭),I51.4(未特指的心肌炎)、I51.5(心肌变性)、I51.6(未特指的心血管疾病)、I51.9(未特指的心脏病)、I70.9(全身性和未特指的动脉粥样硬化)者,定义为“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编码为J96.-(呼吸衰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K72.-(肝衰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定义为“其他错误、呼衰、肝衰”编码为C76.-(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肿瘤)、C80.-(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97.-(独立的原发的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者,定义为“肿瘤未指明位置”
本文标题:死因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3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