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思想赵立艳(学员)发布时间:2011-03-3115:49:02浅谈《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释道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释道皆重“人”,三家的理论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人如何生存处世这一人生根本问题。北宋时期,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中如鱼得水的苏轼尊崇儒家,但他对佛教、道教,是兼收并蓄,吸收一切合理的东西,为我所用。那么面对人生的中逆境,集儒释道于一怀苏轼是如何展现自自己的精神世界,笔者就结合的《赤壁赋》来谈一谈。一、《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家思想占主导,以儒家的思想积极入世,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少年时期苏轼就确立了儒家立身行事的准则和人生的价值取向。这与苏轼童年所受的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苏轼母亲程氏出身世家,贤良淑德,知书达理。10岁时,苏轼回家就学,由母亲亲自执教。程氏通晓诗文,她的教育偏重于正统的儒家教育。儒家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悄悄地在苏轼心中萌芽了,它融化在诗人的血液里,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诗人人格本质的精髓,影响着他的一生。〔1〕写此文时,苏轼谪居黄州已有四年,此时的郁愤与苦闷之情可想而知。他游于赤壁的自由是有限的,他的超脱也是暂时的,苦中作乐、悲从中来。诗言志,故在文章第二段中扣舷而歌,一吐心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兮兰桨”表明自己志洁行芳;“击空明兮溯流光”表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品行。因此被新旧两党排挤而屡遭打击,但他始终“不改其度”表现了屈原式的执着与节操,作为一个忠君的诗人,虽然深陷囹圄,但苏轼对君的情丝是不绝如缕的,他始终心系着朝廷。然而,苏轼之前所决定追随的君王,却被一帮小人所包围,政见与他分道扬镳。满腔的抱负不仅未能实现,还惨被流放。苏轼只能“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因此,当客吹起洞箫,并“倚歌而和之”的时候,苏轼感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轼与大诗人屈原一样,深受儒家“经世致用”、“忠君报国”、“功不成,身不退。”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他身在千里之外,心却始终把死结打在朝廷之上。但苏轼却并不以遁入空门归隐林泉,而是在忧患来袭时,以到佛、道思想来消解自己的痛苦,以超然的忧患思想积极投入现实生活中去。二、《前赤壁赋》中,苏轼用佛家思想智慧圆融超越现实的痛苦。文章写怨客吹箫吊古,以“江月”为一连串怀古情结为发端;由稀星明月引出孟德其人,由滔滔江水怀想千里舳舻……然岁月流转,世易时移,江月犹在,山川易主,这一切,令兴衰之叹、伤怀之感愈加耐人寻思。苏轼在多次被贬为地方官时,常出入于寺院交往于高僧,《核舟记》中记叙“大苏泛赤壁”时“佛印居左”。佛门高士佛印与苏轼交深情笃,想必佛教思想和文化对苏轼的直接、间接渗透,必然会潜移默化。苏东坡尘世一生,经历了百态人情,之所以异于屈原之郁愤难,应是得益于他与佛教思想的接纳与通融,从而激发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人似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以至使他的文章诗词闪现出一种非凡的人生哲理光彩。三、《前赤壁赋》中,苏轼面对逆境,以道家的无为思想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涵养心灵。苏轼年少时读《庄子》,苏轼对于老庄哲学是颇有感触的。《赤壁赋》开篇展现的是一幅逍遥游乐图:清风明月,助人雅兴,举酒颂歌,凭虚御风,宛若仙人。这与庄子《逍遥游》中所展现的场景颇为相似。这种情景让人觉得心境安闲,物我和谐,与道家“虚静”理念相吻合。在如此舒适怡人的大自然中,客人却唱起了哀怨的歌,“苏子愀然”,继而引起了一段经典的“主客”对话。,苏轼用超然的智者心态,运用道家的自然观,宇宙观,进行自我宽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这一句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已然跳出了自己的坎坷际遇,跳出了凡俗,以超脱的心态解慰疑惑。“变”与“不变”其实是苏轼运用庄子相对主义的观点,不绝对化地看问题。取消了事物间的差别和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那么万物就平等了,也无所谓“须臾”与“无穷”。所以,当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而生悲时,苏轼却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受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苏轼那里,悲剧意识就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拿起了从《庄子》中获得的思想武器捍卫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的情绪,应对人生的坎坷,是道家思想使他在人生的疾风暴雨面前自我调适,超然旷达而不封闭、自虐,怨天尤人。《前赤壁赋》中主人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最佳体现。综上所诉述,处于现实的苦闷之中的苏轼,希望借助佛家、道家来摆脱尘世的喧嚣和痛苦。它是人生平衡的调节器,使苏轼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关都能从容对待、安之若素。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蕴含的儒释道思想,正是兼具儒家积极用世之情志与佛道超旷通达之襟怀的完美统一。
本文标题:浅谈苏轼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3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