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汪秀芹河北名师魏晓辰工作室学员理解教材《分数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0、91页例1、例2.分数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是数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第一阶段,是单元”核心”,是整个单元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分析学情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同学通过不同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一些简单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宝贵基础资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障碍: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今天遇到分数怎样通过数方式来认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问题。我思考1.我想我们教师要有”学科”视角,挖掘数学知识内在”数学内涵”并和学生学习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让数学学习有更好”数学味道“.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在数系中,整数、小数、分数都属于“数”.数学大师华罗庚话:”数起源于数。”2.当然,从学生学习基础来看,他们此前对数认识都仅限于自然数(整数),认识逻辑是:有一个“东西“(如实物、图形、一米长度等),记为”1”,几个这样”1”记为“几“.相对说来,这种由”1”到”几”递增思维几乎进入了自动化阶段,而分数认识,需要建立是将“1”均分到”几分之一”反向思考。三年级学生需要突破原有思维框架,完成新建构。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出一个图形几分之一。2.经历”举例——解释——建模——应用”学习过程,了解”先分后数”分数实质,建立整数和分数之间联系,感悟数学学习方式,渗透模型思想。3.在富有情趣又层层推进学习中,感受数学逻辑魅力和思维力量,激发良好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读、写几分之一并初步理解几分之一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含义。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数”整数”.从数学家华罗庚一句话:”数起源于数。”引到数数。屏幕上依此出现1个苹果、2个苹果、6个苹果,学生一边数着,屏幕上就同步出示相应数。用数表示线段。(让学生感受数是数出来)2.从生活中引出”分数”.出示:瞧,这个苹果,如果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你打算怎么分?生说一说。生可能会说,从中间切开。追问为什么?明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如果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苹果,每人分得多少个苹果?(半个,0.5、1/2)学生感悟到,我们已经不能用原来学过整数来表示了。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意图:对每一节数学课来说,寻找学习起点很重要。本课开始倒回到”整数”计数、读写,我想低起点切入,力求通过生动、具体、形象数一数来实现,站到数系高度来引出”分数”,可以打开学生学习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也为本课后半段整体建构奠定了基础。二、探究、新授1.研究”1/2”.师:刚才你们说半个苹果用1/2来表示,这1/2是怎么得出来?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生叙述,抓住关键词:平均分,两份,其中一份。(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二分之一”.)(1)折一折。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想办法折出它二分之一。引导学生思考:这几种表示“二分之一“方法,看起来并不相同,有共同地方吗?(平均分,一共2份,其中1份。)(2)写一写。学生创造写二分之一,并了解分数组成、分数由来过程。(3)拓一拓。你还有其他折法吗?引导学生感悟到:数学一定是要把思维打开,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感知。一定是要引导学生会思考,爱思考。意图:虽然是一个分数,表示分”结果”,但每个分数都是”过程”和”结果”统一。结果意义就在过程之中。因此,这个环节注重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尝试着用自己语言来讲述产生过程,从生活、直观、朴素理解中提取分数本质内涵。在学生对分数感觉逐步加强后。再通过创造写法来凸显分数本质,使得分数形式特征和内在意义实现了有机统一,有因有果,有理有据。2.联想‘‘1/4‘'师:刚才对折了一下,又对折了一下,想想看,如果我把它打开来,你能想到哪个分数?生可能会说1/4.生比较1/2、1/4大小。3.类推”1/8”并比较分数大小。学生观察比较1/4、1/8大小。生在比较中找规律。师:照这样下去,你还能说出一个比1/8还小分数吗?意图:郑毓信教授说,真正数学学习都存在着一个对教师组织下所学内容理解或消化过程。这里“理解”并非只是指弄清楚教师”本意”,而首先是指学习者必须依据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对教师话语做出”解释“.使其对他们自身来说是有意义;这里“消化”则是学生把新学习内容纳入已有认知框架,使其成为他们整个结构有机组成部分。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图像、直观、生活化理解是数学学习重要支撑,正是学习与学材(一张长方形纸)相同而连成一体,因思路相同而顺理成”章”,力求筒约,凝练,丰富。三、深化、巩固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2.寻找联系。师:做到这儿,我想到了华罗庚那句话:”数起源于数。”师:刚才在确定分数时,你数了吗?数什么了?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数一数共平均分了几份,再数一数取了其中几份。3.整体建构。(1)观看月饼图,先把一个月饼叠加,1个,3个,4个,得到更多整数。再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人份,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什么是分数?先分再数。4.说说是几分之一。(1)说出下面图形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2)发挥想象。出示不完整图,想象是几分之一。(3)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看到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反过来,心中想一个几分之一,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可以怎样画。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四、介绍分数产生历史意图:分数产生历史介绍,以简洁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分数创造发明过程。这个过程与课堂中学生进行符号创造过程很相近,从而学生体会到学习创造幸福感与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情感。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教案与评析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P103-104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目标: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记者应聘”一事,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正确地解答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两块表格式小黑板板书设计:小小几倍求和(差)应用题黑黑33+99=132分33+33×3=132分33×(3+1)=132分板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描述1、谈话引入师:大家知道“处州晚报”吗?我们班有没有处州晚报小记者?今年处州晚报记者部经理公开招聘记者,准备培养一位优秀记者,于是进行一场考试。考试分为口试(满分为50分)和笔试(满分为100分),总分高被聘用。这里是四位参赛者成绩(挂黑板)。如果你是经理,要想从中选出一位当记者,那么你认为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先算出总分。师:我们来当经理,算一算他们总分。为了速度快,分工合作,第一组算甲成绩,第二组算乙成绩,第三组算丙成绩,第四组算丁成绩。开始!2、复习旧知①做后反馈:每组各抽一生说出算式(师板书算式:33+99=132分)②小结:聘用谁当记者?要求总分,只需怎样?【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身边开放性事实,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中体验一个决策者思维方式。】二、观察规律,自主探究1、师生谈话,合成目标师:请同学们观察“乙”两项成绩,口试与笔试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笔试成绩是口试3倍。师:同意吗?(拿出另一块黑板,板书学生发现)师:那大家能不能像陈老师这样,表示出其他三位应聘者口试与笔试关系吗?(生说师板书)【师生合作生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开放地探究解题方法。】2、小组讨论,初步决议①师:根据第二块黑板上信息,你能再次列式计算他们总成绩吗?生:响亮自信地回答:能!(师明确要求:仍然分组算总分;汇报时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是什么”进行分析。)②生独立思考解题,师巡视了解情况。③反馈:师:谁愿意自告奋勇地先来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是什么”?(学生自信地举起小手。)方案一:生:我是这样想,先求出笔试成绩33×3=99分,再求笔试与口试总分99+33=132分,我算式是33+33×3=132分。师:板书算式。师:也是这样做请举手。生举手,师再次抽一生说思路。师:其他组也是用这种方法做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师每组请一生说。(其余学生争着要发言,师让生同桌相互说步骤和方法。)方案二:生:我算式是:33×(3+1)=132分,其中“3+1”表示笔试3倍加上口试1倍,一共4倍,再把每一倍33×4就是它们总分了。(学生基本还是模糊,这时教师借助了线段图再让该学生进行分析。)师:板画线段图,我们再请这位同学结合线段图说一说他思路。生:“3”就是笔试3段;“1”就口试1段;“3+1”就是表示笔试与口试一共有几段,每段是33分,所以33×(3+1)=132分就是口试与笔试总成绩了。(教室里顿时掌声响起。)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这种解题思路?(抽学生说了之后进行同桌互说这种想法。)再次反馈:用这种方法求其他几名记者应聘者总分,会列式吗?(师重点要求学生说括号中(2+1)等所表示意义。)【开放式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落实,所以以上教学过程()体现了该教师上课“实”。【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学生模糊时教师又能及时利用了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体现了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合作者作用。】三、组际交流,发表决议1、解决采访问题①师:经理聘用乙记者作为培养对象,第二天布置给他一个任务,采访调查丽水市轿车动态,并写一篇1200字调查报告。你们说乙该怎么办?②课件出示采访情况:乙记者经过一天对轿车动态调查采访,他下午收集了5条信息,上午收集信息是下午4倍。③师:你知道了哪些情况?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④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乙一天一共收集了多少条信息?”和“上午比下午多收集多少条信息?”教师课件出示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先解决“求和”问题,再解决“求差”问题。⑤反馈:抓住中间问题(第一步)提问:表示什么意思?⑥比较新旧知识,得出不同和相同点。师指着板书(包括两块小黑板)问:这边题目和那边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结:其实解题方法一样?都是求和,只是一边是直接相加,而另一边需要先求出其中一个不直接条件,再相加。(板书课题)⑦“求差”,比较“和与差”异同,补充课题。学生做题——反馈——观察异同——小结课题【通过及时巩固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解题方法。通过教师组织比较,深刻巩固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落实。】2、了解采访信息①师:刚才大家齐心协力为乙献计献策,使他顺利完成一天采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采访得到一些信息吧。【课件出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去年全市轿车市场卖出7864辆轿车,今年将会降价,估计今年卖出轿车是去年2倍。两年一共会卖出多少辆轿车?………………………………()①7864×2②7864×2+7864③7864×2-7864】②要求:默读题目;选择好用手势表示;手先放在桌板下,听口令再放出来。③反馈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达到了又一个高潮。教师先请选②学生说理由(两三个学生),再问:要是使①对话,该怎么办?要是使③对话,又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几乎形成了辩论赛。3、自我评价师:你觉得今天自己学怎样?如果给自己打分,打几分?【教师设计了变式练习训练,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体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各种形式,同时能使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最后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表现,体现了评价多元化。】四、班级讨论,形成决议师:乙记者要做一天最后任务——写报告。(课件出示:经理要求乙记者写一篇1200字采访报告,乙打算下午写字数是上午3倍。你认为乙记者上午和下午各要写多少个字?)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设计了这道练习,既能让学生思
本文标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2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