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逻辑
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逻辑自近代西方大航海以来,人类社会即进入快速的全球化时代。最初的全球化,是西方列强侵略其它国家和民族,并对这些国家和民族进行殖民的过程。在列强殖民的过程中,世界主要博弈是在列强之间展开,他们为争夺殖民地大打出手,大战小战不断,并最终酿出人类两场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东西方陷入冷战,全球化演变成了两极对立。美苏两极对立格局随着中国国家战略调整发生剧变,最终美国在无奈的情况下,以战略空间换中美合作,并最终在东西对抗中促使苏联解体崩溃。苏联解体后,世界由两极对立转为单极霸权,美国一跃成了世界“警察”。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拥有霸权地位的美国,并不满足于自身所拥有的霸权地位,而是希望构建一个“长生不死”、永立世界之巅的“地球帝国”。在这个“地球帝国”里,美利坚拥有世界规则的制定权,拥有全球初级商品和主要流通商品的定价权及流向控制权,拥有全球军事、货币、科技、舆论等霸权……总之,美国可以像理想中的“上帝”一样,操控这个世界的一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这种无限欲望的推动下,美国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并剑指伊朗。但令世人欣慰、令白宫遗憾的是,“地球帝国”梦想功败垂成,美国在两场战争耗了十来年,耗出来了一场由美国始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却并未实质性地得到什么。为转嫁危机,美国做了两件事:一件事在2008年11月8日至9日率先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G20峰会,领导20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救市。另一件事是在11月底,看各国救市政策差不多都出来了,美国祭出美国的救市政策——量化宽松(QE)。之所以转嫁危机需要做这两件事,是因为只有通过各国政府主导的联合救市,方能在短期内刺激世界经济走强。只有是经济走强,世界范围内才需要更多美元,美国接下来的QE才能将美元释放出去。通过对外释放几乎没有成本的美元,美国不但可以稀释境外持有美元者的财富,还能降低自身的债务压力。深度:谈2014年大国博弈脉络美拖垮俄才能对付中国通过这种“乾坤大挪移”手法,美国私营部门在过去数年时间内完成一定程度的去杠杆化,降低了自身的经济风险。当然,经此之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美国政府的风险也增加了。譬如,欧债危机就是在G20联合救市一年多后爆发的,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也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国际副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尔街日子这几年过得倒非常滋润。当然,美国政府的债务近几年也因此剧增,财政压力巨大。虽然美国私营部门去杠杆化做得不错,但美国债务黑洞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通过新的会计准则加上美国股市上涨带来的资产重新估值,使得债务黑洞暂时被掩盖了。问题在于,股市不可能长期涨下去,美国经济根本不足以支撑美国股市这么涨下去,未来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债务黑洞再次暴露,则新的、更大的危机就可能来临。为了维系这一切,美国必须有新的抉择,从而解决这些潜在的危险问题。美国解决的办法笔者在《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中有详细阐述。概述起来就是,美国需要更多境外资本到美国来投资,接盘美国当前的高价资产。美国的机构、企业,在高位将这些资产套现,然后再用这些套现的钱和美联储手里边近3万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通过金融机构可制造出二三十万亿美元的资本流动性)可以释放的巨额资金,一起到世界上收购因美元加息及其它原因被打压的低价资产。最后,美国再通过一系列政策对这些低价收购的资产进行价格重置,如此可一举解决美国自身的债务危机,恢复经济增长活力。美国战略上要实现这一切,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结束QE,制造加息预期,从而烘托出长期走强的预期;二、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乱局,并制造更多乱局,来迫使更多资金到美国避险。对于前者,美国需要营造出美国经济高增长的氛围和预期,美国在统计上让2014年一季度经济下滑2.9%,让2014年3季度GDP增速达到5%,目的就是做出这样的预期。据报道,今年6月美国发布了第一季度GDP报告的最终版,连同此前发布的报告初版、修正版来看,可以发现有些东西实在太奇怪:4月公布的GDP增长率初值是0.1%,5月底发布的修正值是-1.0%,6月公布的终值则大跌至-2.9%。导致如此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商务部初版报告显示,如果没有奥巴马医保,1季度GDP的增长率其实是负的;而在修正报告中,奥巴马医疗法案对GDP计算作出的贡献达400亿美元,但是等到最终版报告,这400亿美元又神奇“消失”了,奥巴马医疗法案完全变为GDP增长的拖累。对此,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商务部将在今年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用这笔资金给某个季度的GDP带来强劲推动。2014年12月31日,地处北纬50度边境线的“黑河好八连”哨兵冒着零下28度严寒坚守在中俄边境线哨位上,担负战备执勤任务,为祖国母亲站好2014年度最后一班岗,喜迎2015年的。对于后者,美国充分利用和制造更多乱局,则是为了让资本感觉世界其它地方不安全,只有美国安全,从而迫使避险资金回流美国。2014年的国际大事,就是围绕这样的逻辑展开的。借此,我们不妨对2014年的一些大事进行一些梳理。2014年大博弈棋局2014年的大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美俄博弈脉络,在明;一条是中美博弈脉络,在暗。两条主线脉络,三个主角,中俄是战略“小伙伴”,美国则同时与中、俄较劲。在这些博弈当中,在美国的率领下,西方对俄态度逐渐趋于一致。与对俄态度不同的是,西方在对华态度上则明显趋于分化。美国领导下的西方对俄罗斯,恨不得置于死地而后快;对中国,美国是一边打压、一边拉拢、一边妥协;欧盟的主要国家则是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拖垮俄罗斯,才能全力对付中国。在美国看来,中国是其未来全球霸权的真正对手。根据世界银行和IMF的计算,2014年中国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哪怕按照当前的汇率口径统计,中国的GDP超过美国也就是未来五六年的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空间远不是未来五六年就会停下来的,而是还有不可限量的巨大空间。中国的这种发展潜力,让美国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但是,由于中国和美国经济融合得过于紧密,直接对付中国对美国自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战略损失。而且,如果美国直接对付中国,鹬蚌相争必然渔翁得利,俄罗斯和欧盟一定会借机在全球范围内抢夺美国的战略利益。所以,对美国来说,必须先制服俄罗斯,收服欧盟,才能全力对付中国。而要收服欧盟和制服俄罗斯,就必须挑起欧、俄新冷战。挑起欧、俄新冷战,引爆乌克兰局势是最好的一步棋。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激化乌克兰局势,马航MH17被击落可以肯定是一次大国角力下的有预谋事件。MH17被击落,无论从能力、动机角度观察,还是从各方证据分析,凶手都指向了乌克兰政府军(具体分析可参考占豪微信)。但是,这起事件,美国却极力栽给亲俄的民间武装,甚至直指凶手就是俄罗斯。美国的意图很明确,一则试图通过这一事件进一步恶化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二则通过这一事件将俄罗斯丑化成“人类公敌”。3月2日,俄罗斯摩托化部队从赤刻半岛进驻乌克兰克里米亚的费奥多西亚市。从路透社的照片看,俄军以轻装轮式车辆为主,未携带重型武器。另外,进驻部队颇受当地民众欢迎,纷纷前来围观,更有甚者带着一家子来给俄军送水喝。由于俄罗斯掌握较多证据,而美国却无法拿出更多证据,同时乌克兰又刻意隐藏了不少证据(譬如可以拿出来的机组人员与空管中心的通话录音),结果这一事件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如今,包括美国、欧盟国家、马来西亚、乌克兰等当事国好像对这一事件都不再关注,只有俄罗斯方面还在继续探寻真相,并不时发布相关消息。好像死亡的大多数人不是荷兰人或马来西亚人,而是俄罗斯人。而根据俄方最新消息,已有新证据证明客机是被乌克兰政府军击落。)。虽然事件不了了之,但欧俄关系进一步恶化的目的却达到了。马航MH17被击落事件发生不久,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为应对制裁,俄罗斯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不但进行了一些反制,还采取了很多稳定经济的措施。但鉴于美国联手沙特对国际油价展开打压,俄罗斯经济仍然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2014年年尾,美国又针对俄罗斯卢布进行了一轮攻击,卢布兑美元短期内一度暴跌至1:80,这较年初卢布兑美元的汇率跌超50%。俄罗斯由此承受了更巨大的压力。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国际油价在美国和沙特的联手下将继续下跌,甚至会跌破40美元,俄罗斯经济在2015年必然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美俄斗法除了导致乌克兰大乱,欧俄关系恶化和俄罗斯经济承受巨大压力外,还促成了另外两件大事发生:一件是中俄战略、经济等合作进一步深化;另一件是ISIS的瞬间壮大。关于中俄战略靠近、深化合作,从199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那是在俄罗斯遭到西方忽悠之后的无奈之举。21世纪中俄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俄罗斯无法融入西方的迫不得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俄无论是战略利益还是经济都有很好的互补性。但是,中俄战略靠近得如此之快,根本原因还是美国促成。特别是进入2014年,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的紧逼,俄罗斯加速投入中国怀抱,不但很快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和中国达成一致,俄罗斯出口能源也开始由欧洲方向转向中国。甚至,过去因对中国抱有戒心一直被俄罗斯搁置的开发俄远东方案也被俄罗斯自己主动拿了起来。客观上,这是美国间接帮了中国大忙。因为,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方案中俄双方谈了差不多20年,开发俄罗斯远东的方案时间也不短了,短期内如此快的促成,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局势的剧变,而这一切都是美国一手推动的。如果没有美国的逼迫,甚至包括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俄罗斯恐怕也不会那么痛快就答应配合。再扯远一点,如果不是美国展开对中国进行围堵包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时间很可能会进一步推迟。说完美俄博弈脉络和相关事件,我们再分析中美博弈脉络下的国际大事件。当地时间11日上午,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运城舰、巢湖舰与美国海军“斯特莱特”号导弹驱逐舰,在亚丁湾海域进行了《海上意外相遇规则》运用演练。这是中美海军首次在亚丁湾海域举行这类联合演练,同时也拉开了中美海上联合反海盗演练的序幕。中美博弈脉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相辅相成、未来可相互贯通成闭环的大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国提出的这两个大战略,一方面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空间及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破解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对于前者,大家都好理解,对于后者很多人则并不清楚。事实上,早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前,美国一边在2010年开始搞遏制中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另一边则在2011年7月由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提出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相关详细分析可参考拙作《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相关章节)。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从东西两向将中国包裹起来,打断中国向东拓展空间和向西的发展的路线。站在美国战略角度思考,一方面是为了围堵中国,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分化欧亚大陆的战略。针对美国的包夹,中国很快提出了“一带一路”两个战略来破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但可以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还将所有相关国家的未来发展利益统筹了起来,以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看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四年多来举步维艰,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至今难以取得共识,“新丝绸之路”计划更是无影无踪。反观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在过去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向东联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岛国;向西不但联动了中亚、东欧,甚至已经引起了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浓厚兴趣;向南,东南亚国家主动加入合作,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已经开始运作,中巴经济走廊也在开展工作;向北更不用说,中俄不但合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甚至已经开始合作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的这些战略,不但对美国遏制中国战略构成了沉重打击,甚至已经动到了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之根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2014年也没少针对中国“耍小
本文标题: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逻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7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