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古诗四首》的两个案例:其一: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其二: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2.具体性原则。扁鹊见蔡桓公示例一:1.了解本文富有特点的记叙和描写。2.教育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示例二:1.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2.以蔡桓公为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3.渐进性原则。示例:第一课《白杨礼赞》:初步学习本文选取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第二课《囚绿记》:通过分析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生成性原则。《蒲公英》:原目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巧妙的结构艺术。调整后目标:阅读与蒲公英相关的三个生活片段,进而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题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举隅(一)是课程目标还是课堂目标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去感知、领悟课文,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2.实现“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位一体的对话。示例二:我的叔叔于勒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示例三:都市精灵: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能对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二)三维目标还是三组目标示例:晏子使楚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2.过程与方法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三)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2.了解文章的情节特点;3.体会生动的描写。能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脉络,说出鲁提辖粗鲁爽直、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形象特点。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评价表课题:讲课教师:评价者:项目优中差目标表述规范、清晰、简明扼要531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531目标具有一定的层级性531目标能针对本文的特点531目标具有很强的语文性531目标具体而不空泛531合计微格训练,评价下列教学目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2.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3.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4.牢记历史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理解本文独特的新闻报道视角。2.整体感知,领会贯穿在全文的压抑、沉重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境物的独特感受及寄寓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散步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雨巷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雨巷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乡愁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乡愁知识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乡愁: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2.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3.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本文标题: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8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