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方药及用药护理----用药护理海口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陈俊2018.11用药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掌握给药的途径和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汤药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汤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对药效影响很大,历代医家都颇为重视。《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1.容器2.用水3.泡药4.煎药5.取药6.特殊药物煎法1.容器以带盖的陶瓷沙锅、瓦罐为佳•因此类容器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性能缓和,受热均匀搪瓷类玻璃器皿也可用于煎药•优点是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足之处是传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且散热较快,怕碰击禁用铁、锡、铜、铝等容器•此类容器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疗效。2.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洁净澄清,无异味,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生活上可做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煎药加水要适量,第一煎加水超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煎加水超过药面2~3cm为宜3.泡药煎药前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半个小时到1小时为宜,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变质。4.煎药(1)火候: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芳香性药物等,一般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质类、贝壳类、甲壳类及补益药等,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4.煎药(2)时间:煎药的时间一般以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煎药时不宜频频揭开锅盖,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各类药物的煎煮时间与火候,应根据药物性能及功用而定:①一般药物:头煎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20-30分钟;二煎用文火,煎10~15分钟。②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武火快煎,以防药性挥发。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③滋补调理药:煮沸后用文火缓煎,头煎40~60分钟,二煎30分钟。④有毒性的药:文火久煎60~90分钟。5.取药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每剂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250ml左右,儿童减半。6.特殊药物煎法1.先煎:2.后下3.包煎4.另煎5.烊化6.冲服(1)先煎:①矿物类、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药味难出,应打碎后先煎30分钟,再下其他药同煎。如牡蛎、石膏、石决明等。②毒性较强的药物:为降低或消除毒性,应先煎60分钟,再下其他药同煎。如附子、乌头等。③泥沙多和质轻量大的药物:应先煎取汁澄清,以其药汁代水煎其他药。如玉米须、灶心士等。(2)后下:气味芳香类药物为防其有效成分挥发,在药物即将煎好前4~5分钟放入,与其他药同煎。如薄荷、砂仁、藿香等。(3)包煎:绒毛类粉末类药物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混浊,对消化道咽喉产生不良刺激,应先用纱布包好,再加入同煎。如滑石粉、旋覆花等(4)另煎:贵重药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尽重减少被同煎药物的吸收,可将药切成小片,2-3个小时后,单独服用或兑人汤药中同服。如人参,羚羊角等(5)烊化: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为防止同煎粘锅煮糊,或黏附与其他药而影响药效。,需单独加温溶化,趁热服下。如阿胶鹿角胶等。(6)冲服:某些贵重药细料药、量少的药和汁液性药物不需煎煮,用煮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即可,如三七粉、牛黄、沉香等。(7)泡服:某些挥发性强、易出味的药不宜煎煮,泡服即可。如番泻叶,胖大海等。7.煎煮次数一贴中药可煎煮两至三次,目的是避免浪费,充分利用药材;第一次煎煮时药物有效成分会自动溶解在水中,如果浓度达到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要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进行再次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二)服药方法与护理1.给药时间一般中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每日2~3次。急性病热性病随煎随服。肝、肾疾病宜在饭前服;眼病、咽喉病宜在饭后服。健胃药、制酸药宜在饭前1小时服。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驱虫药宜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服。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或半空腹时服。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泻下药宜人夜睡前服,止泻药宜及时服按时服,泻止停药。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和经期服。平喘药宜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3~5个小时服咽喉疾患的药、清热解暑药宜不拘时频服。消导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在饭后1小时服。涩精止遗药宜早晚各服1次。病情严重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遵医嘱给药。补阳升散的药物,一般应于阳旺气升时服用:补阴沉降的药物,一般应于阴旺气降时服用。根据这一规律,传统的给药时间,划分为两个时区,即清晨至午前,阳旺气升时,服用补阳升散的药物;午后至子夜前,气降阴旺时,服用补阴沉降的药物。此外,中药的给药还要把握四时的变化。四时不同,给药自然随时而别。如春有疾可用风药;夏有疾可用寒药,秋有疾可用温药,冬有疾可用热药;同时还要注意四时用药的禁忌,如“用寒远寒”、“用热远热”。2.服药温度指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有温服、热服、冷服之分。(1)温服:一般汤剂均宜温服,因过冷或过热均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易引起恶心呕吐,温服则可减轻其不良反应。(2)热服:寒证宜热药热服,属“寒者热之”。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化瘀药、透疹药等宜热服。(3)冷服:热证宜寒药冷服,属“热者寒之”。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等汤剂宜冷服。3.服药剂量每日1剂,视病情2~3次分服,每次200~250ml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药力较强的药,如发汗药、泻下药,服药应中病即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患者宜小量频服,小儿等特殊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浓煎顿服。中成药根据剂型不同及要求可给予片、丸、粒、克等单位药量服用,小儿按要求和年龄酌情减量。4.服药护理服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反应,特别是峻烈的药物,初服后更应注意。不同患者和药物,在护理上有不同的要求。(1)服解表药后应多饮热开水、热汤或稀粥,以助药力、助发汗。仔细观察患者的出汗情况,注意避风寒。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及酸性食物。(2)滋补药一般宜在饭前空腹服,以利药物吸收,但急症除外。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及萝卜、莱菔子、茶叶等。4.服药护理(3)服泻下药应中病即止,不宜过剂,凡血虚、阴虚火旺者慎用。饮食易消化,以助药力;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或损伤胃肠。(4)服驱虫药后,注意观察大便有无寄生虫排出,并记录排虫的时间数量及种类。如出现头昏眼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孕妇、年老体弱者应慎用。腹痛剧烈者暂时不宜驱虫,待症状缓解后再用驱虫药。4.服药护理(5)危重患者服药后,应严密观察其神志、四肢寒温及唇面颜色变化。(6)服排石药后要注意患者大小便中有无结石排出。闭证患者可用鼻饲法(7)服用药酒时切勿过量,以免引起头痛,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8)服催吐药后要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质地,气味,服药后仍不能呕吐者,可用手指、压舌板或棉签等刺激患者的上鄂咽喉部,以助呕吐,但呕吐不可太过,要中病既止。4.服药护理(9)婴幼儿服药时,可加少量糖类,便于吞服,注意防止药物吸入气管。(10)气味芳香、富含挥发油的芳香化湿药入汤剂时不宜久煎,以免影响药效,水肿患者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服药后要注意观察小便次数,尿量变化水肿消退情况。(11)服药后出现腹痛气短,面色苍白,大汗出,脉沉细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三)中草药中毒与不良反应的护理中草药的应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它具有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的优点,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所以护士要熟悉药物的功效、毒性和用法。如果发生中毒,应立即组织抢救,尽快使患者转危为安。1.常见有毒中草药(1)生物碱类:雷公藤、曼陀罗、藜芦、乌头、天南星、马兜铃、阿片等。(2)苷类:万年青、夹竹桃、半夏、商陆、芫花、鸦胆子、乌桑、木薯等。(3)毒蛋白类:相思子、苍耳子、巴豆、蓖麻子、火麻仁、望江南等。(4)毒蕈类:红茴香、白果、藤黄、狼毒、细辛等。(5)动物类:蟾酥、斑蝥、鱼胆蜈蚣等。(6)矿物类:砒霜,辰砂,雄黄,轻粉,白降丹,红升丹、密陀僧,硫黄等。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中草药中毒来势急、症状重,如不积极组织解救与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1)立即终止接触及服用有毒药物:将患者移离有毒现场.安置在空气流通的空间,松解衣扣,注意保暖。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2)迅速清除毒物:如毒物经胃肠道进人人体,可采用催吐、洗胃和导泻的方法;如从皮肤黏膜进入,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彻底清洗头发、皮肤。①催吐:适用于口服有毒药物2~3小时以内清醒能合作的患者。一般先饮温水300~500ml后,再用压舌板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后壁或舌根部,引起反射性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吐出为止。②洗胃:是清除胃中残留毒物最有效的方法,应尽早进行。适用于催吐无效,服毒物4~6小时以内的患者;但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因服用腐蚀性药物引起食管、胃肠损伤者应禁用。③导泻:毒物在肠道内未完全吸收前,可口服通下药,使毒物从大便排出。如口服50%硫酸镁40~50ml,或芒硝20~30g,或大承气汤等。如果中毒时间已超过6小时,或服用通下药2小时未泻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肥皂水1000ml做大量不保留灌肠。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①利尿:绝大多数毒物均由肾脏排出,在肾功能正常或损害不严重时,可给子输液或使用利尿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等,以增加肾脏排泄量促使毒物快速排出。②透析:透析疗法适用于出现肾衰竭和呼吸抑制的患者。如采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使毒物排出体外。③解毒剂的应用:针对不同毒物,选用不同药物或食物。如犀角(现已禁用)、川连,黑豆、绿豆、甘草生姜等药物均有较好的解毒作用,临床上常用生姜、甘草、金银花解乌头中毒。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4)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根据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同进行观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神志、臆孔、面色等变化,注意观察各种排泄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和量的变化,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认真做好监测,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和情况,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5)对症护理: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可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呼吸衰竭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等;出现烦躁不安、惊厥的,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注意安全。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6)一般护理:病室应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马钱子中毒者、昏迷患者的病室内光线宜暗、避风。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饮食宜清淡,轻、中度中毒者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重度中毒患者初期通过静脉供给营养,后期给予流质。中毒症状消失后,宜适当补充蛋白质,少食多餐,忌食辛辣、油炸、粗糙性食物,以利于食管、胃肠功能及受损黏膜的恢复。加强情志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刺激。2.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7)加强卫生宣教,预防中草药中毒: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不要轻信偏方验方或自采自制中草药。注意将药物标明名称、药性,放于安全处,以免不知情者拿错误服。对于有毒性反应的药,应将用药注意事项与使用方法对患者详细交代清楚,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纠正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严格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能和用药指征,避免滥用和随意代用有毒药。
本文标题:方药及用药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1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