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义――以中青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报道与人本主义——以中青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姓名:王玮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新闻学指导教师:韩隽20090616新闻报道与人本主义——以中青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作者:王玮林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晶.郎爽试论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现代传播2003(4)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媒体的报道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不仅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且也关注起媒体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的角度与方法.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是一个令人诧异的话题,却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愉悦不同,它更为深刻,更能突出人性的光辉.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也是对生命力的追求.本文以近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灾难新闻为例,提炼出灾难性新闻的美学要素,希望用这种美学的方法来为灾难性新闻报道提供可借鉴的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富有魅力.2.期刊论文刘文莉灾难性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文章结合汶川大地震报道,探讨了灾难性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以人为本.3.期刊论文郑岩人文关怀大潮中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冷漠化-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6)在当今社会,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人文关怀也已经渗透到新闻传播的所有行为之中,然而,对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仍然还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即语言和文字与照片和画面在运用和处理上还存在着冷漠化现象.4.学位论文冯春唐山、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比较研究2010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境内发生的震级最大、破坏性最强、生命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地震。对于前后相隔32年的两次大地震,我国新闻媒体的表现差异巨大,同时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和反映。系统研究并梳理媒体对这两次地震的报道,既可以浓缩出我国传媒灾难性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轨迹及国家新闻政策的发展的历史趋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br 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体对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报道的总体特点。在唐山地震中,新闻报道时效性差,着重强调媒体的政治宣传功能,媒体社会动能的缺失成为我国传媒界的一大弊病;在新闻媒体服从于政治宣传的过程中,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注重人的战斗精神的张扬,并呈现出模式化的特点。而汶川地震的报道则体现出及时性的特点,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意识大大彰显,社会职能充分发挥。br 具体分析两次地震报道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报道体裁差异、报道文本差异、报道理念差异和报道效果差异。而造成报道差异的原因,可以概括归纳为两个方面:政治经济体制原因及媒体发展水平差异。br 结合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报道,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信息公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途径,能有效遏制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并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同时,新闻媒体必须建立健全舆论引导的长效机制、形成立体式的舆论引导格局、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另外,还必须坚守媒体责任,在灾难事件中,发挥好预警、告知、教育功能。5.期刊论文贾阿楠.杨春凌试论灾难性新闻报道的重大正面导向价值-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4(3)灾难性新闻报道具有规避风险、唤起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凝聚民族之魂三方面的正面导向价值,灾难性新闻报道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中地位重要.6.学位论文李娟电视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叙事学分析2009灾难新闻作为社会新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传播在社会中的影响重大,所以尤其值得关注。而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中受众最多的成员,其声画兼备的优势使其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研究电视灾难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 新闻是一种叙事,电视灾难新闻也是如此。本文选取电视灾难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视灾难新闻进行叙事学分析。在框定电视叙事符号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对电视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叙事者、叙事立场、叙事结构和叙事节奏进行全面地探讨,试图总结和挖掘电视在报道灾难新闻方面规律性的叙事手法,以期寻找出灾难新闻的叙事模式。7.期刊论文孙建乐论掌握灾难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权-民风2008(13)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的重要作用就是正确引导舆论,这个作用在灾难突发事件中尤其突出.本文以四川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5月13日至5月31日刊发的新闻评论为例,分析了主流媒体利用新闻评论来掌握舆论引导权,增强舆论渗透力的做法和特点.8.期刊论文李茜灾难性新闻报道:责任伦理与影响力并重-经济视角2010(11)总结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经验,选择责任伦理,从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职业责任分别进行论述,系统归纳当代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发现可以改进的问题,对今后新闻报道的实践工作都将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9.学位论文夏少毅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2006从上世纪60年代起,批评语言学就着手对各种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直到90年代中旬,相类似的研究才在中国开展起来。这篇论文基于语言应用假借语篇进行现实构建这样一个命题。收集了关于发生在2005年美国墨西哥湾的卡特里娜飓风的新闻报道,共计19篇,都是于8月29号至9月5号期间刊登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的报道。通过严格的比较和合理的分析,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案例分析。这两篇报道分别代表了此次事件中突出的两大问题:种族主义和不平等仍然存在于美国社会以及联邦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迟缓。在梵·迪克的语篇,认知和社会三者互动的模式下,本文分别对两个语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语篇能够构建现实。在这两个案例中,这种力量被具体化为对社会中所存在的种族主义和不平等的语篇再现和政府在灾难中的不作为的语篇再现。10.期刊论文白莹.BAIYing浅论灾难性新闻的标题-语文学刊2007(1)研究标题语言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有效传达新闻事实,而且对于弱化甚至消除灾难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以灾难新闻中有关跳楼事件报道的标题为例,分析现存灾难新闻标题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wflsxbt),授权号:b9baa088-36c5-44a4-912f-9e8b013068b9下载时间:2011年2月15日
本文标题:义――以中青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2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