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应急保障措施1.1应急安全保障当发生人员受伤时,应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疗伤”的原则,企业医疗救护组人员应组织积极抢救,首先保护受害人员生命安全,将伤员救离事故现场,必须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一方面要防止烧伤和中毒程度继续加深,另一方面要使患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本项目相对周边集中居住区距离较近,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企业应迅速通知附近居民,紧急疏散路径应当将附近居民考虑在内,应注意与项目所在区域应急预案的衔接。伤员抢救出事故现场后紧急处理措施:1、皮肤受危险化学品污染时,救助者应协助伤员脱去被污染的衣裤、鞋袜等,继之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创面20至30分钟(强烈的化学品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皮肤灼烧处冲洗后可涂上烫伤药膏。对于皮肤上的水泡,不可随意弄破防止感染。头脸部皮肤污染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2、皮肤或眼睛被危化品化学灼伤,一是要在现场迅速用清水进行冲洗,应使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时将眼皮掰开,把裹在眼皮内的化学品彻底冲洗干净。现场若无冲洗设备,可将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让眼球来回转动进行洗涤。3、伤员为急性中毒的,若经沾染皮肤中毒,应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洗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受污染时,要首先注意冲洗眼睛。若为吸入中毒,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方向移至空气新鲜处,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放松裤带,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若为口服中毒,中毒物为非腐蚀性物质时,可用催吐方法使其将毒物吐出。误服强碱、强酸等腐蚀性强的物品时,催吐反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服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糊等,此时不能洗胃,也不能服碳酸氢钠,以防胃胀气引起穿孔。4、对现场中毒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使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中毒昏迷或神志不清的伤员,应置伤员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等,如伤员呼吸困难,应给予氧气吸入(备用氧气袋或氧气呼吸器),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特殊情况下与病人隔数层水湿纱布。5、对于中、小面积火烧伤,特别是头、面、四肢等部位,可采取“创面冷却疗法”,用清洁水(自来水、河水、井水等)冷敷或浸泡创面,需持续0.5~1小时,以取出后不痛或稍痛为止。6、对皮肤、眼睛污染严重、中毒、灼伤、昏迷等严重情况,对伤员进行简单处理后,应立即转送救治,与救助医院联系后,马上用车辆送医院或等待医院救护车。护送者应向医院提供烧伤或中毒的原因、化学品的名称;如化学物不明,则要带该物料或呕吐物的样品,以供医院检测。7、现场参与救护者应重视自身防护,如时间不长,对水溶性毒物,可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简单防护,有条件的可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工具。1.2应急交通保障企业在火灾或泄露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联系消防、环保等部门,并联系开发区相关部门,对企业周边交通进行管制,保证外部救灾、抢险等车辆通行无畅。另外,企业厂区内部制定的消防通行道路要保持无阻,其他车辆、物质不得堆放在消防应急通道、登高抢险平台等划定的区域。1.3通信与信息保障企业应急总指挥、副指挥、各应急小组组长以及值班干部等人员在应急期间要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保证企业内部扩音喇叭、对讲机、广播等应急通讯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日常维护,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应急行动指挥通信的畅通。1.4人力资源保障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完善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抢险组、应急消防组、现场治安组、物质保障组、应急监测组、医疗救护组等。企业要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重点培训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应急队伍,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准备水平,提高其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在本单位应急救援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动员企业所在地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1.5资金保障企业要保证所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用于应急物质储备和应急设施的建设,以及保证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企业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除来自企业自身外,企业可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各保险企业可快速介入,及时做好理赔工作,减少和弥补企业的损失。1.6物资装备保障根据本预案的要求,企业需及时配齐所需的消防物资、堵漏物资、医疗物资、监测物资、标识物资等其他物资。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应急物资按照规定存放在物资仓库里,不得随意转移,此外,及时对应急物资予以补充和更新。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环保局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保障。
本文标题:应急保障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4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