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工具的准备(课前备齐)1、图画本或作业本(其他材料)2、绘图铅笔、橡皮3、彩笔、彩铅或颜料二、课堂的要求:三、作业的标准:认真安静听讲、小声讨论、积极发言按时、认真完成作业,是美术课最基本的要求。作业未交要说明原因。务必写清楚班级、姓名、学号。(按时交作业者总评加分,不交者扣分)1、做好课本的收发工作;2、及时提醒同学准备齐所需工具材料;3、按时收交作业,并做好记录;4、投影仪不能用等问题要提前反馈;5、及时联系教师上课。课代表职责:看教材,看看我们对哪些美术课感兴趣?上课前准备: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查阅资料、图片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然——照片、铅笔、橡皮、速写板等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铅笔、橡皮、上色工具、卡纸等第4课:空间与层次——铅笔、橡皮、牛皮纸、油性笔、油画棒等第5课:盛世.汴梁——查阅资料、图片、素描纸、颜料等第6课:蓝白之美——铅笔、橡皮、素描纸、毛笔、颜料等第7课:泥土的味道——粘土及制陶工具、颜料、毛笔等第8课:放飞希望——笔、纸、橡皮、上色工具、竹条、针线、剪刀等第9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查阅资料、图片你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游山玩水的心情?画家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欣赏《游春图》展子虔展子虔是隋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工山水。展子虔在山水上的成就,后来直接影响到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故在山水画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此图画游人在江边的活动,江天空阁,风帆缥缈。画家以俯瞰的角度,描绘了山脚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辽阔的江流、帆影,境界广漠幽旷。画树已注重交叉取势,显得繁茂厚重,但枝、干、叶,仍用工整的双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锋硬线勾描,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画法沿袭《游春图》的青绿设色而有所演进,甚至在景物布置上参考了《游春图》左段而略有变通,比之《游春图》更有雄浑的气势。《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溪山行旅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北宗”范宽:北宋画家。名中立,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雄壮、大气磅礴、生动传神太行山泰山关山行旅图关仝山溪待渡图关仝(tong)《早春图》郭熙郭熙(1020至1109),北宋画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神宗(1068至1085)时为御画院艺学、待诏。宋神宗尤其喜欢郭熙的画,将他的画在宫中到处悬挂。郭熙著有一部重要的山水画论著,叫《林泉高致》,他在里面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幅画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限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他将“三远”法结合使用,巧妙地展示了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淙淙的景象;渔夫樵子,旅客游人,置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山川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洋溢着喜悦的情绪。景致空明、净洁,幽趣万千。米芾【mǐ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米友仁南宋书画家。米芾长子,人称“小米”。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有影响。作官后颇少为人作画,“虽亲旧间亦无缘得之”。“南宗”南宋院体山水画与北宋院体山水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来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被称为“一角半边”式的艺术境界。寒江独钓图马远《山径春行》马远马远在构图上大胆取舍,以山一角、水一涯的局部特写,突出大量空白的深远景观,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浓郁的诗意,人称“马一角”。表现古人踏青赏花的悠闲一幕。画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琴童漫步于山径。溪旁柳树正抽新芽,黄莺在枝梢间鸣唱。人物面向空白之处,引人遐想。与“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的题诗相互映衬。“马一角夏半边”边角构图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归纳与总结知识点教学要点代表画家代表作品高山仰止范宽《溪山行旅图》水色空濛马远《山径春行》夏圭《临流赋琴图》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南北二宗,风格不同“一角”“半边”“米氏云山”画家笔下描绘的都是我们刚才一起见过的漓江山水风光,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迷团。风景照片:纪录自然国画山水:表现意境(画家心中的风景)讨论与交流1.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2.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富春山居图日出·印象•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促成文学创作中的山水诗和绘画创作中的山水画的兴起•隋唐:山水画脱离了人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在这之前山水画主要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五代两宋达到高度成熟,•元代以后,水墨山水、浅绛山水代兴。
本文标题: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5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