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本课是学生学习了电路出故障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研究课,《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的物质易导电,是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是绝缘体;导电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大盘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四、教具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的辅助材料: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小组实验器材: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橡皮筋、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多种待检测物质。五、学情、教法与学法(1)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导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电路出故障了的学习,对物质为何导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探究,了与实践。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导体与绝缘体,对安全用电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2)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探究研讨法;b分组讨论实验法;c观察实验法。(3)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六、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七个部分。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②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③要重新接亮小灯泡,我们怎么办?(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到台前操作,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④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质,哪些能让电流通过呢?由此激发探究欲望。2、讨论探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验的操作我首先与学生一起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主要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3、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这时让学生自主探究适时提出探究任务:检测多种物体和自找几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通过检测多种物体,让学生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多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4、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后,让他们汇报探究结果,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进行分类,并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在进行材料的分类中找出物质是导体与绝缘体的一些规律。提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启发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5、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点: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近,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探究6、课堂小结:师生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归纳、总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进行发展性评价。7、课堂作业:1)、上网找更多关于超导体的相关知识。2)、与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安全用电事项》,并张贴在家中当眼的地方。将收获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让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文标题: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