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付初222008121财务管理—2班金融学读书报告:阅读书目:《下一轮全球金融》书籍简介: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决策与走向。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的回答上述问题。读后感: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济学家将危机的产生归结为全球化的推动,为此我与作者的观点相同,即在获得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巨大潜在益处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巨大挑战,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三者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利弊,进行深刻大变革,达到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模式之间的协调一致。创造新的世界货币或是回归金本位的货币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我们必须要在这噶多币种共存的世界里建立多币种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准备完全接受国际开放性特征的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强化金融体系监管,消除内部经济中货币错配的现象,运用国际资本进行发展。书中提到的金融是“承诺的金字塔”这一定义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债券代表定期支付的承诺;股权代表分享未来利润的承诺;养老金代表退休之后仍能获得收入的承诺;寿险是在某个预定日期或者身故后进行赔付的承诺;意外或健康保险是在发生某些意外是进行赔付的承诺。金融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把资源从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拥有者手中转移到能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有缺乏资源的人的手中。所以,它是分权市场的发动机。而承诺又是金融机器的重要零件,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兴经济体国家倾向于将盈余资本购买美国国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的外汇投资重中之重是安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并用有健全的信贷和金融监管制度,吸引了外国政府及个人投资者的目光。但是美国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严,对信贷制度的放松,或者说对世界承诺的违背成为这次次贷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迈·拉詹所说“机会、无知、无赖行径——术语为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人为的破坏债务偿还过程”。回答“新兴经济体是否有必要努力效仿这个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所取得的成就”,答案是肯定的。曼库尔·奥尔森指出: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实现长期投资承诺的能力,有数据表明1960年拥有较发达金融业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年里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新企业数量也较多。这样正好符合美国在2000年至2006年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将重点论述《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书中特别强调了一国政府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创造和实现金融承诺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同时负责发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债券。一国政府的信用等级标志着一国对外资的吸收和使用能力,当年希腊危机产生的很大原因就是希腊政府在信用等级上被定义为垃圾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现在还不存在借贷信用的问题,但是过高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不可能长期持续,在需要外资进入时政府的信用尤为重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虎视眈眈,如何利用中国优势或是抵御或是利用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书中的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引起金融失衡”矛头直指中国。作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何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关系到全世界的金融形势。这里不是夸大中国的国际地位,而是实际情况如此。读过此书,我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债券人,比如中国,也需要思考。借款人未能合理使用借款而导致失败需要承担责任,但是放款人也应该关心客户的信用等级。积极的外汇储备能给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提供一些保障,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似乎不仅仅出此需要。本次危机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政策的弊端。长时间以来,中国用实物换来了纸币,而且纸币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即美元,而当兑换这些纸币时它们却大大贬值。一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巨额的外汇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现在所面对的来自多方经济体的压力。所以中国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强国,经济体制转型迫在眉睫。《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特别是储蓄过剩观点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提示了方法。总结:将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总结行成理论,并将理论实际运用指导实践,这就是书本的意义所在。
本文标题:金融学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8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