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25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2019年高三二模、三模物理试题分项解析(I)一.选择题1.(2019湖南岳阳一中第六次质检)静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有关“场”的知识,并进行合理的类比和猜想,判断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分别是奥斯特和楞次建立的B.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立质点,用于形象描述它所产生的重力场的所谓“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正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C.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g=G/mD.静电场与磁场相类比,如果在静电场中定义“电通量”这个物理量,则该物理量表示穿过静电场中某一平面或曲面的电场线的多少【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场和场线概念,包含电场和磁场概念的第一位提出者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选项A错误;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立质点,用于形象描述它所产生的重力场的所谓“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负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选项B错误;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等于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2MmR=mg,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g=G2MR,而g=G/m为定义式,选项C错误;静电场与磁场相类比,如果在静电场中定义“电通量”这个物理量,则该物理量表示穿过静电场中某一平面或曲面的电场线的多少,选项D正确。2.(2019安徽芜湖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成功测出了自由落体加速度B.奥斯特首先提出“电场线”的概念用来直观描述电场C.卡文迪许成功设计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D.“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论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没有测出自由落体加速度,选项A错误;法拉第提出“电场线”的概念用来直观描述电场,选项B错误;卡文迪许成功设计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正确;“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选项D错误。23.(2019甘肃兰州一模)关于物理学家和他们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B.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并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原理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光子说,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AB错误;普朗克建立了量子理论,玻尔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原理,选项C错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正确。4.2017年8月28日,位于东莞市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O)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标志着三裂中子源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用中子来了解微观世界的工具,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品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关于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査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B.散裂中子源中产生的强中子束流可以利用电场使之慢化C.若散裂中子源中的中子束流经慢化后的速度相同,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流速度相同,此时电子的物质波波长比中子的物质波波长短D.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存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参考答案】AD【名师解析】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査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故A正确;中子不带电,则散裂中子源中产生的强中子束流不可以利用电场使之慢化,故B错误;根据德波罗意波波长表达式,若散裂中子源中的中子束流经慢化后的速度与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流速度相同,因中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则中子的动量大于电子的动量,则此时电子的物质波波长比中子的物质波波长长,故C错误;中子不带电,则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D正确。5.(2019上海浦东新区期末)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表示的磁通量单位是()A.WbB.T•m2C.D.3【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解答】解:根据磁通量∅=BS=,F=ma,a=,则∅的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是kgm2/As2,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6.(2019上海清浦区期末)对牛频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A.卡文迪什B.法拉第C.伽利略D.奥斯特【分析】此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物理学成就进行解答。【解答】解:在牛顿发现牛顿第一定律之前,伽利略就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7.(2019上海清浦区期末)下列物理概念的提出或物理规律的研究中用到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A.“平均速度”的概念B.“质点”的概念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分析】等效替代法,物理学研究术语,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答】解:A、平均速度是利用位移比时间的数值来替代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属于等效替代;故A正确;B、质点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把物体看做一个抽象的点,不属于等效替代;故B错误;C、瞬时速度是时间趋向于某一个点时的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的方法,不属于等效替代;故C错误;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时,先让其中的一个物理量不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不属于等效替代;故D错误4故选:A。【点评】等效替代的前提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进行替代,否则不能等效替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本文标题:专题25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第01期备战2020高考物理2019届二模和三模好题分项版汇编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1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