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社会保险》章节重点梳理.doc
-1-《社会保险》章节重点梳理第一篇社会保险基本原理绪论:社会保险的定义、种类、特征、对象、目的、作用定义: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种类:1.养老:老年、残障和遗属(死亡)保险;2.医疗:疾病、医疗和生育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家庭津贴制度;特征:1-强制性2-费用三方负担3-满足基本生活需求4-法制性;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建国初期,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劳动保险。1997年以后,先后出台了“五险”制度,社会保险对象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目前,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农村人口也参加了社会保险。今后,将按照“公平、普惠、可持续”的原则发展。社会保险的目的:⒈缩小不同群体居民的收入差别,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生产关系⒉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⒊推动其它社会政策的实施。如人口政策、教育培训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政策等。社会保险的作用:1、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制度。2、保护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促进就业。3、社会保险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富再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培养人们的储蓄观念;给国家积累发展资金。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测量贫困和收入差距的三个指标)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用于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国际上通常认为,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05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7,2010年我国加强了收入分配改革。第一章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一、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1.人权思想是社会保险的思想渊源;(人生来就有人身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生存权是人权的核心;国家有保护人权的责任。)2.互助共济思想是社会保险的伦理基础;(《乌托邦》《太阳城》)3.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主张国家干预的历史学派;主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福利经济学;主张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贝弗利奇报告1942)二、社会保险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一)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1.劳动者收入的差别性,要求举办社会保险。2.失业产生的收入中断,需要举办社会保险。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2-(二)社会保险产生一般条件(可能性)1.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增多;2.社会(阶级)基础: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3.组织基础:工人自发地组织起互助互济的基金会;4.技术基础:商业保险的发展(15世纪就产生了,当时是海上保险);5.政府的重视:机构、资金、人员,以及协调各个方面利益的权力,需要政府做;第二节社会保险的种类(如上)第三节社会保险的发展(一)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互助会)(二)社会保险的发展阶段1883——1889年为德国创立社会保险时期(疾病保险、工伤补偿保险、老年残障保险);1890——1919年为各工业国家效仿德国社会保险时期;1920——1934年为社会保险初步发展时期(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一战结束后的经济萧条;二是1929到193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1935——1975年为社会保险迅速发展时期(以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为标志);20世纪中后期至今为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赵老师从战前和战后分析了社会保险发展的不同特点,在PPT课件上有战前:1.社会保险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还没有成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2.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3.社会保险的体系还不完整。⒋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治疗”。战后:第—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获得充分发展的标志,是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形成与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密切相关。战后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在西方国家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第二,第—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西欧各国政府普遍对30年代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吸收社会主义的某些思想,给公民以更加全面和更加普遍的生活照顾。第三,政党竞选的需要。第四,与奉行凯恩斯主义相联系。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70年代,受第四次中东战争等的影响,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增长停滞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1.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2.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步增长。3.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能力下降。4.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⒌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⒍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和官僚化。福利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公共部门的扩大速度一直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三)社会保险的发展趋势⒈社会保险多样化:⑴目标多样化:增加了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目标。⑵酬资渠道多样化:增加了捐赠、福利彩票、国有资产变现等形式。⑶项目多样化:各国社会保险项目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⑷管理体制多样化: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和多部门分工管理;官方管理和私营机构参与管理。⑸实施方式多样化:政府直接组织实施、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民间组织实施。⒉社会保险范围扩大化⑴项目增加⑵覆盖范围扩大3.社会保险私营化-3-(1)建立个人帐户,由给付确定制转为缴费确定制。(2)保险基金由集中性垄断管理转为分散的竞争性管理。(3)鼓励社会机构参与或委托社会机构管理。(4)基金依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4.社会保险基金资本化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称为基金的资本化。其好处:(1)使基金保值增殖;(2)稳定资本市场(因为社会保险基金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3)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5.社会保险产业化社会保险产业化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而言的是对由国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外的附加需求或特殊需求实施产业化经营和管理(老年产业:物质与服务)。6.社会保险一体化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冲击下,一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从主权国家内部事务向政府间合作或区域集团化并进、向全球性联盟或合作发展。原因有三:(1)福利水平的高低影响一国的产品成本,进而影响对外贸;(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跨国公司发展使人员国际间流动增加,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日益重要;(3)社会保险基金积累不断增加,基金投资国际化不断发展,需要各国加强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监管方面的协调。第二章社会保险的对象、目的、意义与特征第一节社会保险的对象与目的一、社会保险的对象就参加保险的资格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⑴被雇佣的劳动者。即只要是以工薪作为其收入来源之一者,都被强制纳入社会保险范围。⑵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劳动者。如果企业人数过少,不得参加社会保险(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些险种)。⑶达到一定收入水平的劳动者(具有缴费能力)。⑷从事特定职业的劳动者。⑸全体公民。达到一定年龄的全体国民。二、社会保险的目的(如上)第二节社会保险的意义(如上的作用)第三节社会保险的特征(如上)第三章社会保险关系第一节社会保险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一、政府与劳动者具体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在社会保险中的作用有以下五点:(10简答)1.构建社会保险体系,设计社会保险制度。如:规定社会保险的基金筹集模式、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给付条件、给付标准、社会保险管理等。⒉建立社会保险预算制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基金,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社会保险预算制度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供给)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需求),按照复式预算原理,经过自下而上编制,并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的年度社会保障资金收支计划。-4-⒊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险法律,并确保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⒋制定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政策(由谁管理、投资渠道、投资比例等)。⒌采取合理与公平的收入再分配措施,向广大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并承担相应的财政责任和担当最后责任人的角色(基金收不抵支时,提供财政补贴)。二、社会保险机构和参保劳动者社会保险机构是受政府委托,代表国家专门负责社会保险事务的机构,包括对保险(税)费征缴、分配、管理等。我国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是:各级社会保险中心(部、厅、局)。社会保险机构的职责是:⒈根据授权,依法推出社会保险产品,供劳动者选择;(如基本保险保障产品、企业补充保险保障产品、个人储蓄性保障产品等)⒉按规定负责向参保人收缴社会保险税(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⒊有效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确保基金增殖,提高社会保险偿付能力;⒋按规定条件给付社会保险金;⒌采取措施,规避社会保险心理风险(对风险的态度,如不积极参保)和道德风险(如虚报工资、冒领基金等),并对故意制造道德风险者,根据情节轻重和损失情况,给予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⒍代表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险活动进行管理,并有权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比例提取一定的管理费,确保社会保险事业繁荣和发展。政府和社会保险机构的关系是委托和代理的关系,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社会保险关系中的职责和任务有一定的差异:⒈政府是决策和监督机构,社会保险机构是执行机构;⒉政府财政一般只提供基本保险保障,保险机构可以提供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保障;⒊政府具有强制性,保险机构提供的第二和第三支柱的保障则不完全是强制的。三、企事业单位与参保劳动者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保险中的权利与义务如下:⒈企业有为职工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义务。职工为企业提供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职工的劳动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因此,企业有义务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⒉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补充保险可以进一步提高职工抗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措施,对企业增加利润,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⒊企业有权依法要求职工遵守国家和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劳动,提高效率,增加利润。四、狭义社会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和基础第二节社会保险与其他经济保障范畴之间的关系一、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它指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以及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者,给予临时或长期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对象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依无靠;收入低于规定标准,难以生存的人⒈孤老⒉孤儿⒊残疾人⒋“五保户”⒌灾民⒍贫困者●社会救助的内容⒈救济:从生活方面对贫困者要给予必要的援助。2.救灾:国家和社会为减轻灾后的损失和制止灾荒发生而进行的援助活动。3.扶贫:从生产方面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5-●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共性⒈基本目的相同:保障生存权利,稳定社会秩序。⒉实施方式相同:有较强的法制性和政策性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相同:保障的规模、水平等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对社会生产又具有反作用。●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差异⒈保障的对象不同(有工资收入者;无力谋生的孤、寡、老、弱、病、残等);⒉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单位和个人缴纳;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⒊保障水平确定的依据和标准不同(根据原生活水平确定,以替代率表示;根据最低生活需要确定,以最低生活水平线为限);⒋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同(现金为主;实物和服务为主);⒌保障行为方式不同(依法自动履行保障给付义务;申请、调查、确认后给予救济);⒍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权利义务关联;国家单向义务);二、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含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形式向人民提供的物质利益。社会福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从广义上说,国家和社会采取的任何维持、改善、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都属于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西方福利国家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福利的。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外的其他所有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
本文标题:《社会保险》章节重点梳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4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