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单相照明电路安装实训
实训二、单相照明电路安装2017、10填写实训报告•项目名称:单相照明电路安装•实训目的:掌握单相照明电路的最基本接线方法•实训工具:1、万用表2、螺丝刀、剥线钳等•实训任务:1、绘制电路原理图;••2、学习基本安装工艺;•3、树立清理、清洁、整理、整顿、安全、节约意识;实训要求:1、严禁带电安装;•2、完成一道工序,清理一次工位;•3、合理使用工具,不损坏元器件;•4、通电调试时,必须在老师监护下进行;•5、实训全过程保持安静、有序的基本纪律!•实训步骤:1、领取元件、检查元件;•2、完成元件布局及固定安装(断路器、开关);•3、按基本工艺要求布线,完成后清洁工位!•4、学用万用表检查线路;•5、通电试验,成功后拆除线路及元件;•6、离岗前整理好工位。一、单相照明电路原理图-仿真演示•(一)、断路器:俗称空气开关,具有过载保护与短路保护功能。最常用的型号是DZ47型。•断路器的结构形式。•注:•1、2P的断路器有2P与1P+N两种结构,其外观完全一致,不同点是:•2P断路器分断时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线;•1P+N断路器分断时只切断相线,不切断中性线;•2、4P的断路器有4P与3P+N两种结构,其外观完全一致,不同点是:•4P断路器分断时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线;•3P+N断路器分断时只切断相线,不切断中性线;实物图•2P断路器•分断时同时切断相线与中线•接线要求:左零右火实物图•1P+N断路器•分断时只切断相线!•接线要求:按开关标注接线•左火右零(二)灯座•1、螺口灯座•只适合安装螺口灯泡!•接线位置:如图•2、卡口灯座•只适合安装卡口灯泡!•接线位置:无特别要求两种接口灯头(三)86型单极开关•单极:1条线路•普通开关的触点容量是10A•入线接L端,出线接L1端双控开关•L为入线端,L1、L2为出线端,•只接L、L1或L、L2可用作单控开关。(四)导线选型•1、选用铝芯线,规格为BLV2.5mm2。•2、导线颜色要求:•蓝色:中性线(N线),俗称零线。•黄色:相线,俗称火线。•绿色:相线,俗称火线。•红色:相线,俗称火线。接线工艺•1、元件布局: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元器件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偏差的角度不得大于5o施工平面图•毛病:•1、导线不平直•2、开关歪斜接线工艺•2、明线布线原则:集中走线、横平竖直、导线不允许交叉•毛病:1、横不平,竖不直,交叉2、开关歪斜3、导线不直•毛病:•1、竖不直•2、蓝线弯折角度过大•3、两条线之间有空隙接线工艺•3、布线顺序:接线工艺•4、导线转折:•毛病:•1、导线不直•2、弯折点距接线端太远接线工艺•5、开关内导线余量:约为开关盒周长的1/2。接线工艺•6、剥线和压接:剥线时用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内部导线,导线损坏最多不可超过三根。压线工艺示例•不同截面或大小的两根导线(指直接接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螺钉旋入长度应在1个螺钉直径以上,使连接导线有效地压紧。•连接端子的导线线芯不能露出端子外,以保证相邻两导线间可靠的电气间隙。•毛病:•1、端子处露铜太长•2、露铜长度不一致四、检测•1、通电前检测: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线路的导通情况•1)N线支路:从断路器到灯座螺圈;•2)相线支路:从断路器经开关到灯座中心弹簧片。•2、通电中检测:•1)找出断路器电源入线端的相线与N线;•2)断、通开关检查灯的亮灭情况。五、安全规程•统一思想: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63-500V电压使用。•导线颜色:TN-S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用黄、绿、红、淡蓝色分别表示L1(U)、L2(V)、L3(W)、N,黄绿双色表示保护接地线(PE)。•注:导线颜色是安全常识。安全规程•准备1、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注:电工实训课对学生着装的基本要求是穿长袖上衣,袖口要扣好,衣服不得敞开;不得穿短衣短裤;不得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打赤脚。•验电2、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安全规程•接线3、接设备时:先接设备,后接电源。•拆设备时:先拆电源,后拆设备。•接线路时:先接零线,后接火线。•拆线路时:先拆火线,后拆零线。•注:接线顺序事关人身安全,要求学生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停电4、停电操作时,应先断开关,再拉开线路侧刀闸,最后•拉开母线侧刀闸,送电时与之相反。•注:有的场合没有电源侧和负荷侧刀闸,则停电时只断开关即可。安全规程.......•规程15、工作结束后,必须清理施工现场。•注:每完成一道工序,清理一次工位。
本文标题:单相照明电路安装实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7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