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任义-比例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吴家学校小学部活动时间2014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科目数学年班六年二班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主持人齐洪联记录人孙清香主备人任义参加人员齐洪联孙清香张国昌学情分析在教学本课内容时,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各种形式的比例的意义的练习。所以,就内容而言,本节课没有多大的难度。学生对于比例中四个项的认识以及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计算、验证应该不难推理。但由于班级的差生过多,对于解题的灵活性会有较大的困难。需要教师用丰富的训练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研纪实一、由齐主任讲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二、有主备课老师(任义)讲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设计: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2、说学生(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手段6、说教学过程(包括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板书设计)。三、集体评课:孙清香:任老师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张国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老师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齐洪联:在计算的时候,任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小结在齐主任的带领下,通过讨论,全面把握整节课的教学方向及教学目标、重难点。利于自己进行个性化设计,使整节课目标落实更到位、有效。收到了预想的效果。集体备课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初稿)吴家学校小学部任义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主备课人:任义【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2、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学法指导】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设计】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15:14和5:234;58和58:340.2:45和1:4二、探究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师:组成比例的4个数的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60:40内项外项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2、比例的基本性质师:谁来说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师: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1.6=6040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2.4×40=1.6×60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填一填。(1)40.5=1.60.2()×()=()×()(2)0.8:1.2=4:6()×()=()×()(3)4×5=2×104:()=():()()()=2()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1.6=60:40内项外项2.41.6=6040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2.4×40=1.6×60六、作业设计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2)在比例里,内项的积除以外项的积,商等于1。()(3)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4)8:2和1: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比能否组成比例。(1)8:25和25:34(2)14:7和17:20(3)4.53和34.5(4)16:20和12:153、根据ab=cd,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集体备课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修改稿)吴家学校小学部任义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主备课人:任义【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2、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学法指导】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设计】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15:14和5:234;58和58:340.2:45和1:4二、探究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师:组成比例的4个数的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60:40内项外项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2、比例的基本性质师:谁来说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45:0.5=1.2:34两个外项的积是45×34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师: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1.6=6040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2.4×40=1.6×60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填一填。(1)40.5=1.60.2()×()=()×()}(2)0.8:1.2=4:6()×()=()×()(3)4×5=2×104:()=():()()()=2()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六的第4—6题。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1.6=60:40内项外项2.41.6=6040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2.4×40=1.6×60六、作业设计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2)在比例里,内项的积除以外项的积,商等于1。()(3)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4)8:2和1: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比能否组成比例。(1)8:25和25:34(2)14:7和17:20(3)4.53和34.5(4)16:20和12:153、根据ab=cd,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利用其它比例式进行验证,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标题:任义-比例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9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