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宿迁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宿迁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默认分类2009-01-2021:04:18阅读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纷繁复杂的改革、建设任务,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经受住了多种考验,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全民创业活力最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的五年,是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发展信心显著增强的五年。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主、经济建设以工业突破为主、工业突破以招商引资为主,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主攻重大项目,带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五年间,GDP由2002年的24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40亿元,年均增长14.2%;财政总收入由14.3亿元增加到61.2亿元,年均增长33.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2亿元增加到32.9亿元,年均增长3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22户增加到1328户。市、县(区)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由12.5亿元增加到254.5亿元,财政总收入由0.8亿元增加到21.2亿元,投产企业由183户增加到1560户,吸纳从业人员由1.6万人增加到21.2万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经济发展初步由农业主导型转变为工业主导型。三次产业结构由34.4:37.3:28.3调整为21.8:46.2:32,其中工业占比达到35.6%,提高了7.8个百分点。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按照“工业强城、三产兴城、安居旺城”的思路,举社会之力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城,大力提升城市配套功能。五年间,每年都安排12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中心城市建设投资超过380亿元。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迁段、新长铁路宿迁段、宿沭一级公路、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使用。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28.9万人增加到40.2万人。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人口分别由20.5万人、13万人、16万人增加到33.5万人、26万人、26万人;建成区面积分别由18平方公里、11.2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增加到42平方公里、33.4平方公里、28平方公里。精品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共植树1.46亿株,森林覆盖率由17.5%提高到22.7%。市区绿化覆盖率由18.4%提高到3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9.9平方米。全市城市化率达34.4%,提高了6.4个百分点。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高效农业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101.4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63.7万亩,高效渔业养殖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31.7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由2002年的32户增加到2007年的144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68个增加到280个。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康居示范村规划建设,全市2566个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深入实施小城镇“1+4”工程,建成新型市场99.4万平方米、商业街区186.7万平方米、住宅小区206.2万平方米、工业集中区373.8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6182公里。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以当好全省“率先改革探索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全面放开搞活,努力打造“三最四低”、无阻力无障碍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引入市场机制,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产权置换、股权流转。苏玻、洋河、双沟顺利改制,中国玻璃在香港成功上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连续三年被评为“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年人均负担由税费改革前的152元减少为20元。医疗卫生改革成效显著,医卫资源迅速扩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公共医疗卫生“521”工程全部建成,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2007年参保率达到95.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按照“一保三放开”思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2年的54.1%提高到2007年的94.7%,年均增长率全省第一。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近两年累计免收学杂费2.8亿元,免费发放教科书51.4万套,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482万元。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宿迁学院从无到有,在校生达1.6万人。进一步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全民创业热潮蓬勃兴起,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五年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25万户、个体工商户6.96万户,总数分别达到1.59万户、8.77万户。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自营进出口额由0.62亿美元增加到3.15亿美元,年均递增38.6%,五年翻了两番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由1297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年均递增50.47%。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相协调。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4%、8.6%。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会发展和管理上来,把财力、物力更多地放到满足公共需求上来,把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共发放低保资金2.8亿元,去年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2.4万人,城市低保对象4.2万人。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5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66.8%提高到99.6%;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11件,减免法律服务费用783万元,困难群体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五年减少低收入农村人口8.05万人。连续五年改善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平均每人提高退休金326元。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三就三百”、“两后双百”和“四全”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超过60万人。城市、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2002年的29.7平方米、22.4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35.1平方米、27.1平方米。居民人均储蓄达4083元,比2002年增加2384元。全市新增手机用户108.7万户,总数达125.2万户;新增私家车2.97万辆,其中轿车1.3万辆。刑事案件连续四年下降,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近三年连续获全省一等奖。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预计GDP增长15.5%,创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亿元,增长1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增长30.9%;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分别为257.1亿元、35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1.5%和26.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处于全省领先位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468元、4880元,分别增长15.8%、15.4%,均创1998年以来最快速度。截至去年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指标中,已有9个达到目标值,13个完成序时进度。——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增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增长89.6%。开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4个,已竣工投产13个。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是上年的1.67倍和2.35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1.5亿元;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达到113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60户。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4.2亿元、11亿元,分别增长69.9%和30.1%。新增私营企业3718户、个体工商户2.99万户。“绿陵”牌过磷酸钙实现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新增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22个,新认定省著名商标10件。——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128项重点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325省道宿迁南二环和泗阳绕城段、宿邳一级公路宿迁段建成通车。市府新区7条道路、市区9条道路完善、32个公交站台改造等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洋河滩闸拆建工程顺利完成。市区第二饮用水源工程、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开工建设。雪枫公园建成开园。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配套项目、淮海建材装饰城等重点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营业收入超10亿元。市区新增绿地面积61.6万平方米。9个景区通过国家2A级旅游景区验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6.3%。粮食总产达332万吨,夏粮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高效渔业养殖面积分别为34万亩和11.7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户。形成“三来一加”专业村706个,从业人员50.4万人。小城镇“1+4”工程快速推进,新增新型市场29万平方米、商业街区61万平方米、住宅小区55万平方米、工业集中区81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018公里。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109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7.8万亩,整治村庄河塘2540个,疏浚县乡河道256条,建成沼气生态村56个、户用沼气池6612个,完成改厕5.5万户。——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项,实施星火、火炬计划38项,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有效推进。建成乡镇卫生计生服务中心64家。教育普职比由上年的4.8:5.2调整为4.6:5.4。高校录取28153人,比上年净增8147人,录取人数创历史最高。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农村有线电视新增用户7万户。成功举办了市第二届运动会。初步实现了村村有全民健身设施的目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2.0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3788张,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41%。计划生育率达到95.25%。市、县(区)均成立了慈善总会,募集资金1.7亿元,4000余名困难群众得到慈善救助。新办“春蕾班”33个,总数达到370个,1.89万名特困女童得到资助。援助残疾人“双千工程”取得明显实效,共免费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400例,向残疾人捐赠轮椅1500辆。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成功举办了淮海经济区第二十届市长会议暨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论坛等活动。市政府6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人大代表61件议案和建议、政协委员172件提案全部办理答复完毕。“法治宿迁”、“平安宿迁”、“诚信宿迁”建设顺利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质监、统计、审计、物价、广播电视、档案、人防、消防、民族宗教、气象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各位代表!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宿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宿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化解发展中的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重大成果,主要得益于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符合宿迁实际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后发快进,牢固确立
本文标题:宿迁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0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