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06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2月27日在临沧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明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同时提交《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坚韧拼搏、团结奋进,“十五”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过去五年,在中共临沧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认真做好“三篇文章”,努力实施“八大工程”,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与“九五”末相比,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6亿元,年均递增10.5%;三次产业比重由49:22:29调整为37:29:34;实现财政收入7.78亿元,年均递增8.8%;财政支出完成22.69亿元,年均递增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8亿元,年均递增12.9%;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30亿元,年均递增27.3%;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元,年均递增23.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6亿元,年均递增13.6%;各项贷款余额达87亿元,年均递增14.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2%以内。(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五年建成高优蔗园67万亩,建成高优生态茶园23万亩,种植泡核桃62万亩,面积居全省前列;芒果、橡胶、烤烟稳步发展,木瓜、香蕉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畜牧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肉类总产量突破9万吨。农业总产值达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2.5%,年均递增4.19%;粮食产量71.2万吨,比“九五”末减6.7%。“三村”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8.3亿元。100个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雏形,农民增收能力增强,30万农民切实享受到了“三村”建设的实惠。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倍增计划”全面实施,糖、茶、核桃、林纸、酒及饮料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水电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矿冶产业逐步壮大;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优势农产品开发;以澜沧江啤酒集团、茅粮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12家企业被列入省级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95.2%,年均递增14.3%。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改造项目投资7.0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9倍,年均递增58.2%。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8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流通、广播电视、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势头良好。(三)固定资产投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年均递增30.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五年。交通“瓶颈”逐步缓解。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祥临路临沧段、羊耿、云凤、凤小、永康至德党二级路、通县油路、乡镇弹石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3万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446公里,实现了市到县油路化、县到乡弹石化和村村通公路的基本目标,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的交通运输条件。临沧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刘家箐、四楞坝、南等、弄巴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良好,建成中小型水库21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53万亩,全市有效灌溉率达到23%,解决了近42万人农村饮水困难;建成地方水电站10座,新增装机容量2.8万千瓦,全市地方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比“九五”末增长37.6%。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八县(区)和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日趋完善,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实施;镇康县城搬迁建设基本完成,八县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完成4900多套。孟定、永康、勐库等省级重点城镇建设取得进展,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城镇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突破40亿元,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九五”末的17%提高到25%。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林业、工业技改、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公检法司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四)扶贫开发效果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安居温饱村、茅草房改造、易地扶贫开发、安居工程建设、产业扶贫等一批“民心工程”,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亿元,解决了近45万人的温饱问题,有近4万特困农户告别了杈杈房、茅草房。累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输出近9万人。全市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扶贫效果更加明显。移民工作稳步推进。大朝山电站和漫湾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小湾电站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糯扎渡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开始起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51元,年均递增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6元,年均递增7.7%。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累计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负担14951万元,圆满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第一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重点国有企业实现资源整合,理顺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依法规范运作;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启动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金融改革成效明显,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财政金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撤乡并镇工作顺利进行,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深入,粮食企业改革扎实开展,矿电开发管理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得到完善,水价改革进程加快,统计、卫生、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加快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逐步得到解决。把招商引资作为临沧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落实招商引资各项政策,五年引进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80项,市外资金投入临沧发展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土地、技术、劳动力、人才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市场物价、质量监管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六)科教兴临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普九”县(区)达到6个,比“九五”末增加4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82%,提高43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校生突破7000人。完成53所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累计排除中小学校危房31.7万平方米,共有28.7万人次享受到“三免费”和“两免一补”政策,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6.32年。文化事业有新进展。县、乡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积极启动“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取得新进展。撤地设市、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沧源、双江、耿马县庆等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20集电视连续剧《云南往事》成功拍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7.9%和92.9%。以秘境临沧立意、佤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显端倪。完成旅游总收入5.67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130万人次。各县(区)体育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资3亿多元,重点组织实施了市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县(区)疾控中心、贫困县(区)医院、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云县和市人民医院两个远程医疗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基本形成了覆盖县(区)、乡(镇)、村,集保健、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成果继续巩固,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就业岗位5.48万个,新增就业人员近4万人。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受灾和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老龄等工作不断加强,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气象、地震、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有新进步,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2.26万户农业人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青山绿水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累计造林361.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6%。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场等一批污染治理项目,24户省政府重点考核的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全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健全和完善了农业用地转用、征用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了土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制,积极推进“土地入股、定额分红”工作,确保了重大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不断规范,逐步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高。(八)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有序推进广泛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村务公开制度和各项村规民约得到进一步落实。“四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公务员“八条禁令”深入实施,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第二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完毕,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得到落实,廉政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了边疆民族的繁荣稳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不断加大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群体性事件防范处置、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坚决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严密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过去的2005年,是临沧撤地设市后市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执行“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与2004年相比,全市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5%;财政收入增长19.2%;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增长14.7%,贷款余额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17.1%;市政府承诺的八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回顾五年来临沧走过的历程,总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我们的经验是:必须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必须始终抓住主要矛盾,明晰发展思路,突出年度重点,把“三篇文章”做活、做大、做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本文标题:2006临沧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0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