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早上好,大家辛苦了!以下名言出自哪篇作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学记》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熟读课文,通译全文。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朗读课文品美韵读准字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yáoqiǎngyuèxiào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朗读课文品美韵读准节奏朗读课文品美韵读出韵味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对偶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朗朗上口。)文意疏通翻译原则:1.逐字译文2.直译为主3.意译为辅4.增添删补结合课文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你记住了吗?(检测巩固)嘉肴至道是故自反自强教学相长学学半学学半美味的肉食最好的道理所以反省自己勉励促进教导学习翻译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也有困惑的地方。•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主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展开论述的?试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提示:1、分层2、找出观点和论证方法3、用“首先、其次、最后”连接论证思路虽有佳肴首先,比喻论证,类比引入其次,逐层论证最后,得出论点,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相长阅读《虽有佳肴》回答问题1、这篇短文集中论述了()和()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再引入(“”),进而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对比阅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②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①君:统治②念终始:始终想着•【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句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3、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本文标题:我虽有嘉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6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