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7-中国文化概论文试卷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讲“九州”,其中青州位于()A.黄海、泰山、淮河之间B.渤海、泰山之间C.西河以西、黑水以东D.西河以东、东河以西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忠、孝、仁C.礼、智、信D.恭、宽、信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是()A.汉化B.胡化C.既是汉化,又是胡化D.不汉不胡4、今阴山以南的,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A.山西高原B.秦岭山脉C.汾河谷地D.河套地区5、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6、我们平时经常讲“筷子文化”、“扇子文化”、均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人文精神属性而言的这一般被称为()A.文化产品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内涵7、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A.张之洞B.沈寿康C.孙家鼐D.冯桂芬8、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9、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10、“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11、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12、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13、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14、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5、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6、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A.查B.验C.测D.切17、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18、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9、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20、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二、简答题26、简述孟子的以时观念?27、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化成就?28、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ACDC、6-10DADDD、11-15DCDCA、16-20DCDCC二、简单题21、简述孟子的以时观念:1、在保护自然方面,孟子提出不违天时观念。2、《孟子。梁惠王》篇谈到如何实施王道政治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人山林木,林木可胜用也。3、这些话谁染时强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但还是包含着明显的自然保护意识在内。4、孟子所言的古代有相当的代表性,例如;先秦时期大规模的狩猎活动都安排在冬天进行,砍伐树木也一般在同样的时候,都含有以时的观念在内。27、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化成就: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1、农业的发生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大事。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中,中国独有其二,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耐旱谷物农业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2、石器的磨制和钻孔,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磨制石器的发展与农业发生同步。3、陶器的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制陶技术经历过贴塑、泥条盘筑及慢轮加工和快轮加工几个大的阶段。快轮加工陶器在仰韶文化时就已经出现,经过不断提高,到龙山时期已遍及黄河及长江流域。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龙山文化时代,除良渚文化外的所有文化遗址,都曾发现过铜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28、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和分期是什么:1、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于温暖期。这个时期的时间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野象等亚热带动植物。2、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1400年是寒暖交错期。这个时期是西洲到明朝的初期。(1)其中西周前期为温暖期,之后进入寒冷期。(2)春秋至西汉时期,又进入第二个温暖时期。(3)东汉、三国至南北朝,是第二个寒冷时期。(4)从隋唐至北宋时期,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5)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第三个寒冷期(6)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进入第四个温暖期。3、从公元前1400年到1900年为寒冷时期。也称为“方志时期”(1)第一冷时期为50年,从明成化六年(1470年)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2)第二冷时期从明秦昌元年(1620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长达100年之久。(3)第三冷时期从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共50年。4、第四个大的气候使其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之为“仪器观测时期”。
本文标题:2017-中国文化概论文试卷复习题库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4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