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推进现代学徒制-(2)
1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推进现代学徒制赖慈生(惠城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惠州516013)「摘要」当前职业教育要不断创新理念,从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评价方式、师资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现代学徒制探索,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教学改革笔者近年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广东职业教育》、《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广东技工教育研究》等报刊学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根据目前我校的实际,针对当前深化教学改革难度加大的现状,以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以推动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充分就业为根本,大胆创新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探索,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内涵发展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设想。“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实施的基本形式,其内涵为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学习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相结合,贯彻“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两个学习地点(职业学校与企业),受训者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两类师资(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两种指导文件(《理论教学大纲》与《职业培训条例》),两条经费途径(国家、州政府与企业),两种考试方式(专业知识考试与实训技能考试)。「1」2“双元制”职教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中职院校在办学方针上,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跟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一致的。受此启示,可以结合我们实际,创新中职教育培养模式,从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学生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一、创新培养模式中职院校着重于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2」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要根据教学计划调整以及校企合作的发展,以岗位要求为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和企业的交流机会,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要由单一的校内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校企双制”、“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等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做好多模式培养的良好转化。在具体实施上,可采用校企双制教学模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培养模式,根据教学计划选择适合的专业和班级开展教改试点工作。学校要为老师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必备条件。「3」3二、创新教学方式在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中职院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好教学方式的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真正改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逐步由传统的讲授法向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等转变,实训教学则坚持“学中做”、“做中学”,采取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先做后学等教学法,「4」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在应知环节方面,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应会环节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让学生弄清所学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要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更多地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环节,要选择企业或生产实践中,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案例或问题,鼓励学生用创造性思维的进行课程设计,参加生产实习,搞毕业设计,让学生直接在参加生产实习或技能训练中获得理论和实践知识。三、创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环节。课程改革的原则是以岗位定课程,其改革的方向主要在于:专注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4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增强课程灵活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模块化、选修式的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大中职院校专业调研和课程调研的力度,教师多到企业中实践、跟岗,使教师学会从“师傅”转变,善于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提炼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岗位需求,研究课程设置的内容,走以岗位定课程的道路。同时,课程体系改革应与办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设置的课程要力争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按能力本位优化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四、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与上述改革相对应,在现代学徒制理念下,职业教育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时就要思考如何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如何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需求导向,同时关注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考核评价也应该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证要求为导向,重新调整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要注重工作岗位对职业人的要求,要关注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考核标准,包括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5」评价体系可以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和国5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确定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技能水平的标志)。同时,要取得本专业的毕业证书(专业学历的标志)。在改革考试、考核、评价方法上,要逐渐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理论(应知)考试与操作(应会)考试、答辩(综合能力)和现场测试(应变能力)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研究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阶段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企业指导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学生,以企业指导人员为主的评价制度,全面客观地从实践环节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技能、职业素养等。五、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方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抓好“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为此,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造就技术名师、教学名师,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在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突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探索出很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能与企业合作开发适用的专业课程,能在教学上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会产生有利影响。在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培训。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在专业群范围内,根据教师学历水平、6专业特长、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等因素,结合学生评议、毕业生跟踪、技能比武等多方面考核,设立专业带头人制度,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树立教学、技能威信,促动广大教师比学赶帮、赶超先进的学习热情。在专业带头人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学科带头人,并积极推进实施由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带领下的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加强一体化教学实施力度,改进学生技能学习办法,进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2.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探索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密切中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尽力创造条件执行教育部教职成〔2006〕11号文《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机制,建立考核和登记制度,并将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切实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相关待遇,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充分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岗位锻炼,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企业一线岗位能力情况,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和制度建设。同时在人才培养中还要注意改7进评价制度,要把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劳动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要建立起以为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为主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的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好不好,关键要看用人单位、行业等评价,加大这方面的权重。「6」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在新的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要正确领会中央职教会议精神实质,结合中职院校实际,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大胆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参考文献:「1」张中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3.3「2」刘顺梅,《深化中职教育改革,促进中职教育发展》,广东职业教育,2013.4「3」卢明,《“引产入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广东职业教育,2013.1「4」刘保法,《先做后学的应用》,广东职业教育,2013.4「5」《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2.4「6」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领导发言摘要,2014.6.26作者简介:赖慈生(1968年出生),男,广东省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电话:13680853516邮箱:hcjxlx@126.com校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江北金石一路10号
本文标题: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推进现代学徒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5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