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美学概论第一章1.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感受与理解距离说布洛——审美要保持超功利的心理距离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距离说——主张在艺术欣赏时绝不能陶醉在审美里面,钻进象牙塔,而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站在维护社会文明的立场采取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强调的是必须与纯粹审美的欣赏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个强调超社会功利性的审美心理特征,一个强调艺术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的密切联系。理解美:美学是对美的现象,我们对于美的现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美的现象的行为动机等,把本来属于本能和感受领域的审美生活提高到理解水平。2.独立美学P5“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了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他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情感的学问,所以他的著作译成中文是感性学。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3.美学的泛化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格尤塔心理学美学社会学:丹纳《艺术哲学》,接受美学人类学:人类学美学哲学,生命美学(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美学等美学的构成(李泽厚《美学四讲》)美学分为哲学美学、历史美学(审美意识史、艺术风格史美学史)、科学美学(基础美学、实用美学)基础美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美学,分析美学等实用美学:文艺批评和欣赏的一般美学;各文艺部类美学(如音乐美学、电影美学等);装饰美学;社会美学(涉及社会生活、组织、文化、环保、生态平衡等);教育美学;科技生产美学(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声光等)等。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鲍姆加登最早提出了这种观点: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2.美学是艺术哲学(黑格尔“只有艺术中才有真正的美”)3.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车尔尼雪夫斯基)4.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与现实的上身美关系的科学(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指的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体(人)要求客体(对象)能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客体也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1.外观形象性。审美关系主要是与对象的外观形象发生关系,因此具有外观形象性。2.超功利性。3.始终饱含着情感。周宪《美学是什么》为什么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来研究?1、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专门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2.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异时异地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从而可以做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研究审美关系。3.艺术作品经过了一些媒介的舞台化过程,便于人们进行把握和研究美学的研究范围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第一方面是审美的主体,即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人第二方面是审美客体,即具有某种审美属性或价值的客观对象第三方面则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审美的创造美学研究的范围: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创造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美学与哲学联系(1)首先,从古至今,尤其在19世纪以前,美学都是哲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康德,黑格尔最为明显地表现出二者的这种关系。(2)其次,美学观点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哲学观点作为基础。区别:(1)哲学与美学是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哲学可以包括美学,但是绝不能完全代替美学。2.美学与伦理学联系(1)无论中外古今都有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美学问题的流派和美学家。(2)人们的美学观念深受伦理学观念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伦理学观念左右美学观念的状况。区别(1)美学研究的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伦理学研究的是人对现实的伦理关系,因此是不同的。这也是美与善的区别。(2)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不能相互代替。3.美学与心理学联系(1)第一,自古至今都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学问题的美学家和美学流派,尤其是到19世纪末以后心理学美学成为一大主流。(2)美学研究的审美主体方面和审美创造方面都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及其最新成果的促进。区别(1)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的,普遍的心理规律。二者毕竟是两种现象和规律,不可相提并论。(2)心理学对于美学的研究也不是全面的,审美客体的研究不能从心理学角度研究。4.美学与文艺学联系(1)共同的研究对象——艺术(2)历史上有些著作既是文艺学著作也是美学著作(3)二者研究一些共同的问题区别(1)是两门不同的学科(2)文艺学历史比美学历史悠久(3)美学的研究对象比文艺学广泛(4)美学主要研究抽象问题,被称为艺术哲学,更具哲学性质。第二章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1)从客观事物的本原讨论美:柏拉图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式”,事物分享了美的理式才有美。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从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探讨美代表:亚里士多德(美是依靠体积与安排,即体积要大小适中,材料安排要达到秩序,匀称与明确)毕达哥拉斯(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圆形波浪线)苏格拉底(3)从主体——人的身上探讨美的根据代表:斯宾诺莎(第一次提出美的根据在人的观点)克罗齐(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4)从物质条件出发的考察代表: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2.中国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探讨(1)在道德评价中论美代表:伍举(无害者美)孔子评价韶乐“尽美矣,又尽善矣”五乐“尽美矣,未尽善也”(2)在人物品藻中论美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论语》质(内在质朴)胜文则野(粗野),文(外在文饰)胜质则史(虚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在艺术的创造中与欣赏中论美“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淮南子》审美人生——人生境界美学意义上的美和日常生活中的美不同。审美的眼光是用无功利,无目的的最纯真的眼光来看世界,美是一种境界。冯友兰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方法:恩格斯“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去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司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致康·施密特》美的本质的三个层面:(1)审美活动是一个社会现象自然美的问题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存在,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人类社会出现之前无所谓美丑。动物、植物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2)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是劳动工具从实用功利转向审美,劳动产品从实用功利转向审美,劳动伴随物从实用功利转向审美。具体过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3)美与感性显现人的本质是: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本质力量:有感性,自由自觉,社会关系的总和。简单地说,人的本质力量就是求真,向善和爱美的社会实践力量。①人的本质力量事实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并且符合主观目的得条件下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③人的本质力量必须通过生动具体而鲜明的形象显现出来。异化(1)哲学上指出,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2)马克思的解释: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3)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通知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4.美的特征(大题目)形象性:审美对象总是具体的,形象的,依凭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都呈现为一定的感性具体形象感染性:美的对象不仅是具体的,形象的,而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进步性:积极向上的,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创造活动创造性:创造是艺术的生命。任何美的创新,往往不是内容上有所创造,就是形式上有所革新。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向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呗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的三个画家。毕加索是达利“精神上的父亲”,弗洛伊德则是给达利影响最深的人。第三章形式的意味1.从日常用语看,形式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和组织安排等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是指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框架,而外形式则是指事物可见的外部形态和样式。2.从美学角度看,形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结构,要素关系和外在形态《美学百科词典》“形式作为美学的一个术语,意指一个艺术品的知觉要素,意指要素之间的诸关系”3.形式感从审美主体而言,激起的是形式感,指审美主体对外在对象把握上的某种心理机能。简单地说,我们对各种形式美的体验就依赖于形式感。从最简单的平衡,对称,到复杂的结构形态,色彩等。形式美1.形式美是指形式因素(色,形,声)及其规律的组合(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所具有的美。2.特征:1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抽象性3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密切联系。线条线条可以引起运动神经的冲动,使人产生感情和梦想。最纯粹的线的艺术:书法(张旭草书,怀素草书,阿拉伯的书法)曲线:直线代表了果断、坚定,有力。曲线代表踟躇,灵活,装饰效果。柔和,肉感,柔软的感觉。歪扭的线条能够表现精力和冲突。螺旋线象征超然,摆脱世俗。色彩京剧中的脸谱的颜色:白奸诈阴险;黄勇猛而残暴;黑憨直刚正;蓝刚强;红忠义;绿草莽英雄;金脸银脸神怪的象征有意味的形式(名词解释/填空)英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指出了相对独立的形式美蕴含着深长的“意味”。形式主义“在艺术理论中,认为审美价值是自律的和自给自足的,并认为艺术的判断超然于其他考虑之外,比如伦理的考虑或社会的考虑”比如嵇康的“声无哀乐伦”美的内容和形式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态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填空)什么是美的内容和形式: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和材料因第四章美的形态——社会美社会美指社会生活及其现象的美。它包括社会实践主体的美(即人的美),社会实践过程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凡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人类主观目的需要,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社会生活及现象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人的美,包括人体美,人格美和服饰美。1.人体美是指人的外在自然形态得美,又叫形体美。(1)身体相貌健康,比例协调:所谓健康,一是指健全,二是指健康(2)动作姿态自然大方(造型性因素)(3)气质风度雅而不俗2.人格美指人的内在精神品格的美,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判(1)生命的活力(指人生态度的积极表现,积极进步的人生观是人格美的核心)(2)情感的丰富(重要内容)(3)智慧的光芒(4)品德的高尚情感是人格美的重要内容,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凡是具有丰富的健康的情感的人,其人格必定是美的。形体美与人格美的关系P99(1)形体美但是人格不美(外美内丑)王熙凤(2)外丑内美加西莫多(3)内外皆美唐刘三姐(4)内外皆丑《死魂灵》梭巴开维支3.服饰美指人的衣着打扮的美,主要是外在的服饰所显露出来的人体及其精神的美。(1)形体结构(2)面料(3)色彩社会实践过程的美1.生产实践过程的美。劳动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美的,异化劳动所创造的就是丑。2.科学实践过程的美。当科学实践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而感性地显现出来时,这种科学实践过程也是美的。3.日常生活实践过程的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现实作为整体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审美的构造。4.政治生活实践过程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1.社会实践成果:(1)人类用来征服,改造自然的工具(2)人类生产的供人使用的物质产品2.社会实践成果的美:(1)功能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的公用美在原始社会,实用价值先于美学的价值产生,善与美不分。(2)形式美——实践成果的外在形式美社会美的特征(1)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社会美的最大特点就是与社会实践的直接联系。(2)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3)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4)社会美以善为核心,以理想为旨归。自然美什么是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及其现象的美。自然美产生的本质美学各派:美在客观——蔡仪美在主观——高
本文标题:美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2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