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件第二章
大家好!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向苏2011年3月4日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发展极其影响因素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识记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等。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二、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伦茨、威尔逊、凯恩斯、布朗芬布伦纳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区分人与物的不同,区分照顾者的不同情绪,区分不同的意图与行为等。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发展内容发展特点:自我认知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代词“我”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2、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对他人外形认知2岁以后,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准确地使用“你”、“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能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3、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在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他们往往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容易受感染;具有冲动性。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依恋的发展、道德情感发展。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产生阶段: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意图和行为建立联系阶段。发展阶段: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2、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合作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而研究也表明儿童合作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保证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向性与价值性。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美观、和谐、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小结: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习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要点: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行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2.理解: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社会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第二章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考核内容:(即各知识点的标题)(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考核要求:(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1、识记:几种主要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概念。2、理解:各理论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启示。3、应用: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问题与现象。(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亲社会行为发展之间关系。(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类型、表现及其方式。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应用: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各因素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谢谢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件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2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