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2联考期中期末模考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CH4C.H2OD.KClO33.八月桂花飘香.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之间有间隔4.2008年5月17日,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了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5.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装药品⑤集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②④③①⑤⑦⑥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D.空气7.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N2B.HeC.OD.2Fe9.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收集一玻璃杯的呼出气体B.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C.观察区分白酒和白醋D.煮沸使硬水变成软水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1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BirdNest),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硼烷中含硼元素和氢元素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gC.五硼烷属于化合物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1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14.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15.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铁D.铝1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1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二、(共18分)19.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氯原子;2个氢气分子;氧元素.(2)3个水分子5个氧离子(3)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20.有下列物质:①液氧;②高锰酸钾;③河水;④二氧化硫;⑤水银;⑥冰水混合物.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1)单质;(2)混合物;(3)氧化物;(4)含有氧分子的是.21.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①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制氧气();②铁丝在纯氧中燃烧().22.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先”或“后”填在下列实验的横线上.(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集中加热,预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开始时,都要装药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三、(本题共5分)23.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只剩下一个质子,C元素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请回答:A元素的名称;B元素的离子符号;C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D2﹣的结构示意图.24.我们知道氧元素的相对质量为16,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约为2.66×10﹣26kg,若16克氧元素,则约有A×1023个氧原子,A的数值是(保留2位小数点)四、(本题共4分)2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其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40℃时就可以燃烧)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2)实验中,在松开弹簧夹前,大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产生.(3)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处.A.4mL刻度B.8mL刻度C.12mL刻度D.16mL刻度(4)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装置有点漏气B.白磷的量不足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7分)26.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请填空:(1)A图中水的作用是;(2)B图中水的作用是;(3)B图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27.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通电后电极上出现,并汇集到试管上端.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经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正极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来源:学科网ZXXK]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CH4C.H2OD.KClO3【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解答】解:A、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错;B、由两种元素组成,但没有氧元素,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C、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D、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3.八月桂花飘香.这一现象说明()[来源:学*科*网Z*X*X*K]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D.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到,分子间有间隔,飘香就是闻到气味,闻到气味都是说明分子运动的.【解答】解:A、桂花飘香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此项错误.B、飘香说明构成桂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使人闻到香味,故此项正确.C、闻到桂花的花香也不能说明分子能分裂成原子,此项错误.D、桂花飘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4.2008年5月17日,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了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含氯消毒液”中的“氯”不考虑以分子、原子、离子、单质等具体存在的形式,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含氯消毒液”中的“氯”不考虑以分子、原子、离子、单质等具体存在的形式,这里所指的“氯”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装药品⑤集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②④③①⑤⑦⑥【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来解答该题,实验前要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后要注意先撤后熄.【解答】解:实验室用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接着加热,要注意先预热,待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收集满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⑤⑦⑥与D选项相符故选D【点评】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验结束时要注意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吸而引起试管炸裂.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D.空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应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这种物质,则知正确答案.【解答】解:A、H2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锰(MnO2)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C、C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含有氧气,则一定会含有氧气分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7.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沉降(静置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解答】解:A、吸附沉淀是利用明矾能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而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活性炭吸附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B、沉降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C、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D、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
本文标题:2015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2联考期中期末模考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6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