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生化复习题-名词解释
生化复习题1.蛋白质一级结构:就是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sequence),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2.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3.超二级结构:是指在多肽链内顺序上相互邻近的二级结构常常在空间折叠中靠近,彼此相互作用,形成规则的二级结构聚集体4.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迭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5.蛋白质四级结构:具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6.蛋白质等电点:某一pH值的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8.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变性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复性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9.退火:热变性DNA一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退火10.增色效应:核酸(DNA和RNA)分子解链变性或断链,其紫外吸收值(一般在260nm处测量)增加的现象11.减色效应:核酸(DNA和RNA)复性,其紫外吸收值(一般在260nm处测量)减少的现象12.碱基堆积力:每个碱基对平行伸展并且与上面的和下面的碱基对非常靠近,这一现象叫做碱基堆积。碱基堆积力是指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层叠于双螺旋的内侧,相邻疏水性碱基在旋进中彼此堆积在一起相互吸引形成的作用力。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13.超螺旋DNA:DNA本身的卷曲,一般是DNA双螺旋的弯曲,包括负超螺旋或正超螺旋的结果。14.DNA的一级结构:在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DNA的一级结构。由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因此也称为碱基序列。15.DNA的二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卷曲而成的构象。16.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2部分组成,水解时除了产生氨基酸外还产生非蛋白部分。17.蛋白质变性作用: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18.蛋白质盐析作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后,因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并中和其电荷,促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而沉淀。19.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20.酶的专一性:一定条件,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21.竞争性抑制作用: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2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23.别构酶:一种其活性受到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的其它分子调节的酶。24.别构效应:含亚基的蛋白质由于一个亚基的构象改变而引起其余亚基和整个分子的构象,性质和功能改变的作用。25.同工酶:指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但催化相同反应的一组酶26.酶的比活力: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μm)。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27.酶原激活:在细胞中合成或初分泌时酶的无活性的前体称作酶原。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酶原激活。28.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分子量一般高于30kDa,具有四级结构。构成寡聚酶的亚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亚基之间一般以非共价键排列29.辅酶和辅基:辅基专指那些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紧密结合的称为辅助因子的有机小分子。辅酶专指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松散,本身无催化作用,但一般在酶促反应中有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如参与氧化还原或运载酰基的基团)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透析将辅酶除去的有机小分子:30.全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的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的辅助因子31.多酶体系:多酶融合体是许多真核生物的多酶体系是多功能蛋白,不同的酶以共价键连在一起,称为单一的肽连,称为多酶融合体。32.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先合成的较短的DNA,由冈崎发现的缘故得名,此片在DNA连接酶催化下再连接成完整的DNA链。33.hnRNA:在真核生物中,最初转录生成的RNA称为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hnRNA)。核内不均一RNA为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不稳定、大小不均的一组高分子RNA(分子量约为105~2×107,沉降系数约为30—100S)之总称。34.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35.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的脱氨基作用方式。36.呼吸链: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37.生物氧化: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过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的过程。38.糖异生作用:从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丙酸、甘油、及氨基酸等)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39.糖酵解:细胞质中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丙酮酸所经历的一系列反应,在此过程中净生成两个ATP分子。40.乳酸发酵:以乳酸为终产物的厌氧发酵。41.生醇发酵:葡萄糖在酵母细胞中经无氧分解生成乙醇的作用。42.氧化磷酸化: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即ADP+Pi→ATP),这种氧化电子传递链和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43.底物水平磷酸化: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TP。44.两用代谢途径: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氧化所共同经历的途径。此外,柠檬酸循环生成的中间物质也是许多生物合成的前体。因次柠檬酸循环是两用代谢途径。45.甘油-3-磷酸穿梭:糖酵解产生的NADH不能穿过线粒体膜,其上的电子可以进入线粒体内膜。甘油-3-磷酸(易穿梭于线粒体内膜)起电子载体的作用。46.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胞液中NADH+H+的一对氢原子经此穿梭系统带入一对氢原子,由于经NADH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故可生成2.5分子ATP。47.乳酸循环:肌肉细胞内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伴随着血液流进入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随血液供应肌肉和脑对葡萄糖的需要。48.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故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49.生糖氨基酸:分解产物为糖代谢的中间物,如Py,Oxaloacetate,-Ketoglutaricacid,Fumarate等。50.生酮氨基酸:分解产物为AcetylCoA,或Acetoacetate。Leu。51.解偶联剂:使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脱去偶联的作用物质称为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酚、双香豆素等。52.尿素循环: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中代谢为尿素解毒,必须有精氨酸酶(Arginase)水解精氨酸为尿素而实现在肝脏中解除氨的毒性,被称为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53.酮体:在肝细胞线粒体中以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为原料转化为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三者统称为酮体。54.β-氧化:降解始发于羧基端的第二为的碳原子,在这一处断裂,切掉两个碳原子单位,脂肪酸的降解被命名为β-氧化。55.转氨作用: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α-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56.一碳单位: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57.复制:以原来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58.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为转录59.逆转录:有一些RNA病毒能以其RNA为模板合成DNA,称为逆转录,是中心法则的补充。60.翻译:以mRNA为模板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为翻译61.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列。62.终止子: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63.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指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64.反密码子:转移核糖核酸中能与信使核糖核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核苷酸残基。65.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66.激酶:是能够在ATP和任何一种底物之间起催化作用,转移磷酸基团的一类酶67.回补反应:对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有补充作用的反应又叫填补反应68.磷氧比: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至O2所产生的ATP分子数。69.乙醛酸循环:植物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体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形成70.TCA循环: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乙酰CoA经过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的过程。71.HMP途径:当碘乙酸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时,有氧与无氧分解均不可进行,生物体内发生另一个能分解糖的途径,因含有磷酸戊糖中间物,又称为磷酸戊糖途径。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分解,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本文标题:生化复习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2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