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2016年中考题镇江市
江苏省镇江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答案[来源:学.科.网]一、积累运用(共25分)1.dī稼liáo衡2.(1)关山度若飞(2)一览众山小(3)小桥流水人家(4)海内存知己(5)白露为霜(6)亲贤臣(7)独怆然而涕下(8)朝闻道3.(1)D(2)“叫悟空三更时分前来学艺”(“叫悟空三更时分留心”或“提醒悟空学艺的时间”)(3)①鸳鸯楼②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至少写出一个人名,方能得分)设计陷害武松(“想置武松于死地”)4.(1)删去“往往”或“经常”(2)把“开展”改为“开辟”或“开创”等词语(能与“路径”搭配即可)(3)在“止痛”后面加“方法”“办法”“方式”等词语(4)将“进入临床试用阶段”与“被用于‘新止痛药’的研发”互换位置。5.(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2分)【参考答案】①工作生活劳累;②娱乐活动多;③缺乏阅读兴趣。(2)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2分)[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①刷微博,读微信;②读报看杂志只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2分)【参考答案】国家:①加大书店密度;②多提供免费图书;③颁布法令促进阅读;④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个人:①培养阅读兴趣;②减少娱乐,留出读书时间;③多读能引发思考的经典作品。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分)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来源:学科网ZXXK]【参考答案】庭院紫蒲[【试题解析】此题前有“明月、岩石、木桥”,后有“水槛、红叶、江船”,之间也就只有“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了,仔细一找,也就找到“庭院、紫蒲”了。7.“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8.“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9.(1)亲自(2)到、到……去(3)派、让、叫(4)离开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2)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参考答案】(1)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2)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11.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参考答案】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12.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分)【参考答案】重视人才、礼贤下士[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14.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参考答案】写出了当下一些人对待经典的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是对随心所欲地曲解、歪曲经典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改编经典要谨慎。15.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2分)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然后论述了经典作品的“历史局限性”具有价值(或“阐述了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最后举例(摆事实或运用例子),论证了观点。16.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不能。这里“运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强调了“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观点,同时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则达不到这种效果。17.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文中捕风者捕风的方式是多样的:通过草叶、云幡等物感知风的_______,通过一些动物和鞭炮捕获风的________,还通过________和食物来感受风的味道。【参考答案】形状(或踪迹、脚印、身影等)声音花草18.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承上启下;写出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风清气正乡下生活的怀念,交代了后文作者能够体验到风的形状、声音、味道的原因(或“为后文作者能够体验到风的形状、声音、味道做铺垫”)。19.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3分)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参考答案】①本句描绘了城市人忙碌、为生活所累而忽略了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②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人委婉的批评,③也表现了作者对闲适、惬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活的向往。20.阅读④~⑥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乡村的特点。(3分)【参考答案】①氛围安静;②空气清新怡人(环境优美);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或重视民俗)。21.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参考答案】生活在人与人隔绝的城市里,让人感到压抑、孤独和寂寞,乡村自由惬意、和谐淳朴的生活离“我”越来越远,让“我”内心充满了感伤,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厌倦和对乡村自然生活的渴望。三、作文(共50分)22.请以“又见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来源:学科网]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试题解析】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又见”,说明以前见过,现在是再一次见到,所以是“又见”,因此要有铺垫和照应;二是“真好”,激发的情感应该是美好的,让人愉悦的,别忘了抒情点题。当然,半命题作文还需要补充完整,“又见”的人、物及其精神决定了文章境界的高低。同志们努力啊![来源:Z.xx.k.Com]
本文标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2016年中考题镇江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3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