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摘要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入世后倾向于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1年以后)。关键词:计划;自由化;开放目录内容摘要1改革之后对外贸易政策的概述1·1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以原因2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现状2·1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政策3对当前中国当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建议致谢参考文献1改革之后对外贸易政策的概述1·1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以原因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易。1978年之前,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贸易目标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达到平衡。这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较低的国内价格水平,但使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不利于外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阶段: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自主化改革,其中又分为三个分阶段。(1)1979年至1987年间,政府根据政企分开,外贸实行代理制,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口结合的原则,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开展工贸结合试点,简化外贸计划内容,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2)1988年至1991年期间,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地方政府、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工贸总公司向中央承包出口收汇、上交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承包单位自负盈亏,出口收汇实行差别留成。(3)1990年12月9日,外贸企业出口实行没有财政补贴的自负盈亏,以完善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配合外贸企业改革,国家采取了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外经贸部下放部分权力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措施,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第三阶段: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伴随着1986年中国要求“复关”开始,中国的贸易政策改革已经开始以符合国际规则为导向,涉及到国内管理的各个方面。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也就是要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规范,因此中国提出改革方向是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以建立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进出口管理:1992年中国取消进口调节税;1994年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此后中国进行了多次的关税降低,整体关税已经与国际平均水平大为接近,与世界市场更加接近。此外,中国的进口配额及其他的非关税措施数量也在逐年减少。以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开放外贸经营权:中国进一步推进了外贸放开经营,加快授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物资企业外贸经营权。加入WTO之前,中国国内已经有30多万家企业获得了贸易经营权。并且加快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在外贸领域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服务贸易:1992年之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向外资开放。国家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零售、咨询、会计师服务、信息服务、教育等诸多领域积极进行试点开放,并陆续颁布了一些短期或者过渡性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随着国内服务业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电信等敏感部门也开始同外资合作。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中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综合配套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可兑换,取消外汇留成制和上交外汇任务,并建立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及透明度:中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部《对外贸易法》,开始了系统地完善外经贸领域法律法规的改革阶段。以国际规范为目标,在货物贸易、外资、知识产权、反倾销等各个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同时政府的政策透明度也不断加强。第四阶段:“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影响,私人投资正在恢复,居民消费温和增长,进出口持续扩大。欧盟和日本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有望出现较强劲的回升。但是,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一是无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本重新跨部门配置需要较长时间,必然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继续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地区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日趋明显。主要发达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体系制度性风险和监管不力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良资产短期内难以根本消化掉。各国宏观政策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面临不少掣肘,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在融资条件改善、投资和消费回升以及补库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来国际贸易迅速恢复。趋于活跃的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费品延伸至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保持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相对稳定,效应将继续显现,进出口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企业汇兑风险。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2010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稳定进口促进政策,将进一步拉动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但是,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2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现状2·1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政策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政策1.服务贸易方面(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3)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4)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2.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3.对外贸易摩擦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3对当前中国当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建议出口方面,短期内,应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可以适当微调出口关税率;对一部分生产成本上升明显的制成品出口,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对资源密集、土地密集、能源密集和高污染产品,降低或逐渐取消出口退税,从而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中长期内,一是综合运用增加技改投入、信贷、税收等多种措施,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研发、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二是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小幅上升的趋势。三是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四是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缓解金融危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口方面,要着力构建以下五个机制:(1)建立健全的重要资源的储蓄机制;(2)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3)建立促进民营企业扩大进口机制;(4)进一步完善进口贸易自由化机制;(5)建立健全促进进口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致谢在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前景大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做出贡献。我还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参考文献著作图书类文献——【1】作者:张玮书名:《国际贸易原理》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7月学术刊物类文献——【1】作者:樊明太文章名:《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意义》时间:2000年第八期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3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