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探析-精品作文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探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创业这条道路,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时而生,并在各高校中大力推进。2010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①。各高校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必然导致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获取所需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供刚入门的师生参考。一、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需求分类“资源”,一般定义为一定领域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利用资源,必须充分结合科学技术知识考虑资源的层次,以及不同主体的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从性质上一般把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包含技术资源),从利用层次上说,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种主要可供利用的资源。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提到的“资源”,主要是指社会资源,以及三层次中信息资源的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涵盖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实践方法、案例集结、基础服务及互动交流等。高校师生对双创资源的基本需求包括以下几点:1.创新创业政策和制度解读。国家、地方或有关部门及本校的创新创业方针、政策;创新创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扶持、财税优惠、项目指导、融资投资等。2.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的培养含义广、跨度长,即使是高校教师也未必有完整理论体系,很多教师虽会实际应用,但并没有对思维方法的自觉度。高等学校是前沿知识的聚集地、科研开拓的领头军,无论师生是否选择创业之路,创新思维的养成都是必修之课,都是创新创业资源中的基础领域。3.创业意识养成与创业方法。为有创业意愿的师生提供创立企业完整流程和运作方法的介绍,如产生企业想法、市场评估、制定销售与利润计划、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对于绝大多数以创办中小企业开端的创业大学生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资源。4.创新创业基础服务资源。帮助师生解决技术、设备、资金缺乏等问题,减少创新创业成本,为成果转化提供投融资、技术转移、项目评审评价等服务。5.创新创业互动交流空间。包括创业典型案例集,提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为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疑惑提供需要的答案,促进互动交流、知识分享、合作共赢。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现状目前高校师生获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及各种途径的优点和局限可以做如下概述:1.传统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传统课堂的讲授、问答、作业布置、考试测验等形式,将自己内化的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其优点是简单快速、可操作性强、限制少、利用率广,不足之处是形式单一、容易陷于枯燥、脱离实践,效果受授课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素质影响较大,因而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2.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分享会等。包括专家讲座报告、创业成功人士分享、茶话会、座谈会等。可以接触到学科最前沿知识,但其对受众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主要在具有一定学科基础的高校教师间进行,且受时空限制。针对一般大学生开展的大中型学术讲座效果不佳。3.专题培训。可以就创新创业教育的任何一个子题进行培训,时长不定,一般为3天―7天,由于培训具有主题多样、形式灵活、互动体验丰富、实操性强的特点,因此对师生均比较适用,反馈效果好于以往教学和讲座报告。但由于师资要求高、组织成本大,培训一直供不应求,受众面较窄。4.实践实训体验。去创新创业基地或创业型企业实习、实训、参观、交流,以得到关于创业的直接观感和体验。这种形式直观性强,对有创业意愿的师生来说颇具启发,但难以靠自身能力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导范围受到局限,且耗费人力物力,转化率不高。5.文献资料。最普遍、最简易的一种方法,几乎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限制,且文献资料的来源逐渐从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迁移。文献资料受众广泛、信息量大,但亦因此导致筛选困难、可信度参差不齐,从大量文献中精准查找到所需的信息往往耗时长、效率低,同时,对同一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利用率也受阅读者水平的影响。由以上几种获取渠道可以看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的配置和使用现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另一方面存在资源闲置浪费、利用率和转化率不高的问题。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总体存在供应量不足的问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积累少,基础薄弱,加之新常态下政府供给教育资源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放缓,从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现象。第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举例来说,作为国内双创教育领头羊的清华大学,不仅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icenter”,还管理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无论理论研究、实践平台、合作平台还是资金投入,都处于明显的优势。而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即使有心投入,也难以在短时期内追赶上前行者的步伐,因为他们的资源占有量相差巨大。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闲置或利用率不高。在资源总量不足的大前提下出现资源闲置的现象,一方面体现为资源配置不均导致的浪费,另一方面体现为高校内部基本职能的协同性低,从而使得一些优质资源不为所知、不得物尽其用。在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只停留在教学层面(包括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科研职能很少直接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专职科研人员与一线创新创业人员缺乏沟通共享,社会服务成果很少反馈到双创教学中。第四,社会零散资源利用率低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中存在大量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投人士等,他们拥有潜在的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创业教育急需的优质资源,却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不足的原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无法很好地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求,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根源还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共享率低、流动不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素在不同主体及同一主体的不同层面之间,均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种资源交互和流动的方式。横向流动即是由于资源势差和场力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素在不同高校之间、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及不同区域之间发生的转移;纵向流动指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素在原态、利用、消耗这一运动过程中形态、功能、价值的转化过程②。研究发现,高校之间及高校内部的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具有内容丰富、分布分散、各有侧重的特点。如一所大学科技园规模宏大,则侧重于提供创新创业基础设施、项目入园落地、风险投资、科技中介等基础服务;而在创新创业理论研究方面突出的高校从事创新创业的人才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各二级学院;服务于创新创业的科学仪器设备主要分布在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地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固化现象,使部分资源要素在其固有的场域中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使得外部适合该场域的资源不能进入,导致资源误配置、重复配置等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本,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为基、以创业为用、以教育为本,其在资源需求方面相对于以往教育来说势必有所差异。那么,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以往教育有何异同?其对资源利用要求的特别之处在哪?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上述提到的资源利用问题?这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对照本文第一部分总结的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需求的种类,结合资源利用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创新创业教育对资源利用的要求。第一,教育政策和制度资源的前瞻性、针对性、准确性。高校师生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有关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建立、方针调整和政策扶持,由预而立,保持步调一致的同时能随时比照不同区域政策的异同,及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标准、教育政策和规章等进行调整安排。第二,教?W资源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在课程体系方面,能了解到从创新思维萌芽到创业具体运作的一套涵盖完整流程的方法论,让学生按需挑选课程,同时让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第三,教育服务资源的广泛性、便捷性、联通性。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培养精神和意识、开发和提升能力,更要促成创业成果的孵化,对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方面都有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师生能直接和提供这些服务的社会主体取得联系,达成合作,以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目标。第四,教育交流资源的开放性、及时性、灵活性。面对地区和高校之间配置不均的资源,交流、互动与分享是资源要素流动的最佳方式,创立经典案例库是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供师生彼此答疑解惑、及时取长补短,合作共赢。要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满足以上要求,其核心就是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找到一个可以依托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平台。在区域创新集群抑或知识创新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即创新创业主体)必须相互沟通和通力合作。各创新创业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密切联系,结网互动,形成不断的知识创新网络。在知识创新网络中,资源在各创新主体之间自由流动,一方面扩大资金来源,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增强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协同创新③。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可以说这样的平台几乎不具备建成的条件,但在当今国际一体化和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我们却拥有一个最合适的工具,那就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实现平台上多主体资源配置的最优,必须借助互联网手段,打破以往的信息壁垒④。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渴求教育的本质,不囿于以往理论灌输和填鸭式说教,甚至不以知识的传授和熟记为目的,更注重方法的疏通、信息的获取和思维的变通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这一切和当下“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来讲,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比任何领域都更加欢呼“互联网+”的时代,因为它最大化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透明化和人性化。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了更多自由选择信息的来源、更多开放的传授与实践方式,从而为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创造了机遇和可能。因此,我们可以致力于寻找一条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利好,将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科研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一个“两维四极”的创新创业资源平台建设。两维,本文将它定义为“互联网+物理空间”的线上带动线下模式,四极,即“高校教学课堂+科研机构+校园创客空间创业基地+社会实践平台”的四个不同层次的物理孵化空间。这种依托“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平台,主要建设思路可以做如下概括: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在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中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与调研,得出信度和效度均比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需求的实际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决定资源整合平台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便捷可操作,以用户为导向。资源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广泛服务于高校师生,要求能吸引人、操作简单易学、用户接受度高。要具备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现形式、开放式的管理和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学习和使用。集思广益,以共赢为导向。由创新创业教育资深单位统筹协调建设工作,邀请政府、学校、研究机构、企业专家及具有技术优势的学生参与,确保项目建设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和质量有保障,实现平台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导向。资源平台一旦建立,就要借助有效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使得物尽其用,开展资源开发、利用、运行管理等培训,扩大资源平台的受益面。积极获取用户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资源平台,让其无愧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平台”名号。对于这样一个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平台具体应如何架构、怎样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功能和模块,则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内容。注释:①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6).②罗泽意,何蓉.必要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的逻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③藤堂伟,赵培.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三重融合”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9).④赵崤含.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研究[J].
本文标题:“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探析-精品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9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