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目录•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发展军国主义国家2·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宣示了《对华政策纲要》欲征服满蒙,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3·1929年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决心以侵华政策摆脱危机4·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略中华领土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1895年《马关条约》后,对台湾进行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31年开始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2·随着日本入侵,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占领区的殖民地迅速出现3·集中表现在日伪傀儡政权的确立,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与殖民文化的推行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抗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经过长久武装斗争,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二、局部战争与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大量工人、学生举行反日游行示威活动,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一致对外,变更“剿共”政策。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战争,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官兵的抗日合作。国民党部分爱国人士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其中有蔡廷锴、李济深等爱国人士。这就是福建事变。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国共合作共赴困难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进攻。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同胞共同抗日2·全名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中国共产党、国名党、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等爱国人士都积极参加抗战。并取得巨大成效。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国民军队采取了积极防御行动。接连组织了忻口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大会战。延迟了日军的进攻,大量杀伤了日军的有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生力量。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例如台儿庄大捷,万家岭大捷,昆仑关大捷等巨大胜利。也涌现出了张自忠郝梦龄等一大批爱国将领。为适应战争需要,东部沿海地区一批重要工厂企业迁移内地,为西部地区经济开发、支持抗日作出了贡献。爱国师生在其艰苦的情况下,为中华民族和复兴坚持进行教学和开展科学工作。清华大学的特种研究所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武汉会战:相持阶段开始的标志该阶段开始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同时,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1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例如:反共“摩擦”时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对国民党政府失去信心,在各方面都陷入深刻危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要是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取得平型关大捷。接着又参加忻口会战,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1937年,太原失守后,按照中共中央的布置,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并开辟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战略被包围为反包围,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夹击日军的有利战略态势。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背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参加抗战的目的不尽相同,实行的是不同抗战路线,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内容: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解放军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与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当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内容: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事件:1939年到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两次次反共高潮,第三次由于共产党制止及时,未发动。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原因: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级实力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尊重其利益,坚决与顽固派作斗争。中间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及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道标,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原因: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性和生产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租阶级抗日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者向往的“圣地”。大批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奔赴延安。中共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日程,中国人民抗日政治大学,鲁迅艺术班的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创办起来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中国人民军队对日军的战略反攻全面展开。•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本文标题:中国抗日战争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2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