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沟通(1)
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沟通从理论与具体实践上来讲,管理科学从一开始都充满和离不开沟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沟通。从管理的对象来看,管理对象按照现代划分方法,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又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形物质最典型的就是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等等。无形物质包括知识和信息技术等等;更广义地,也可以包括企业的品牌、商誉等等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则包括了人所带来的一切资源,包括其知识、技能、才华、性格与思想等等。管理的实质是对各种对象资源的一种整合,但由于各种资源(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客观上是各自独立隔绝的,他们自己无法直接互相发生组合和联系,因此就需要第三者(企业各种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它们施加有效的处置和影响,从而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有效和牢固的联系。这中间需要各种联系的桥梁。而沟通就是这些桥梁和联系,沟通即信息与情感的有效传达。一项工作指令是沟通,一个规章制度也是沟通。任何管理者想要做任何一件事,如了解一些简单的情况,均是沟通,即获取信息的过程。从管理的主体上来看,管理必然是沟通。管理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管理者不向被管理对象输出指令,并从被管理对象方面获取信息,事实上就无法有效实施管理。管理是组织、指挥、领导、控制别的人去正确完成工作和按计划实现工作目标。组织、指挥、领导、控制无一不是信息交流,即沟通。就是人与机器之间也需要沟通,即人机沟通:工作者需要不断关注机器输出的结果是否合乎计划目标,以此来确认和校正机器有效地工作。从管理的过程来看,也是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管理的过程是资源组合的过程,组合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各种资源信息和组合方式的信息的大量复杂的交流、反馈。没有这些大量的信息交流、反馈,即沟通的发生、实现,管理的过程就要中断或残缺,甚至失去控制。从管理的功能上来讲,沟通更是管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现代管理理论公认的管理四大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哪一项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沟通。计划的过程需要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讨论为前提,市场调研和分析讨论就是沟通的重要形式。计划的形成又是良好沟通的结果。另外,计划的下达和正确执行又需要沟通来进行。至于组织、领导与控制,它们本身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没有沟通,怎么组织?没有沟通,又谈何领导?没有沟通,没有信息的掌握和及时反馈,又谈何控制?因此,笔者大胆提出新论,认为管理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沟通的过程,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可以说,管理即是沟通。为了能更清晰更有力地阐明这一创新观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简明扼要地回顾一下管理定义及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结合各个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对管理即是沟通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论证。一,科学管理学派对于管理的论述与界定1911年,科学管理理论的鼻祖泰罗在其出版的管理学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中,对科学管理进行了经典论述。泰罗指出,科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机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劳动者最大的生产潜力。他总结出了著名的泰罗制,强调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对工人的工作进行工作细分,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寻找和建立起对每一个细分工作的最优工作标准,然后以此标准来要求、指导并评价工人的业绩,依据业绩进行奖惩。这一理论由于来源于工厂车间,其理论关注点极为集中、有效和充满实践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其理论视野的狭窄和局限性,即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还是工厂里工厂主对于工人有效的生产管理如何实现的理论。按照泰罗的观点,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套具体的操作规程。泰罗在该书中还明确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条原理,它们是:1,总结经验,编为规则;2,发现人才,培养人才;3,科学选择,科学培养;4,上下协作,按章办事。以上四条原理看似普通,但对每个工厂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对于科学管理的定义,可以总结为:通过对工人工作进行细分,并制定最优工作标准,以此进行规范和考核评价、支付薪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与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就叫做管理。该管理思想很明显主要是针对工人即生产者而提出要求,较少对管理者本身提出要求。从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原理及定义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哪怕就是最初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生产管理理论,也处处充满了沟通.对工人的工作细分需要深入现场实地进行观察交流,制定最佳工作标准需要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充分探讨,规范形成了,要指导工人实施工作标准,更需要充分的说服,讲解和交流感受,评价劳动业绩也离不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交流认同,否则评价以激励士气的愿望将会落空。从科学管理的四条原理来看,也是如此。第一、总结经验,编为规则。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对工人的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实现实践性,以避免空泛的理论;二是编为规则后,个人的经验不再是工人个人的原则,而上升为所有同工种同工序工人的共同规则,用规则去使工人的活动统一化、规范化。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深深体现和渗透着沟通。第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特点,也有不同性格。管理者要留心观察,掌握每个工人的性格,发现其优点;为每个工人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并通过各种帮助完成其计划;既可以使工人成长,又可以为工厂带来效益,减少劳动力及劳动资料浪费。显然,发现、培养人才的过程均是一种双向交流与管理沟通。没有有效的沟通,就无法发现和培养人才。第三、科学选择,科学培养。这是第二个原理的具体化。为每一个工人选择发展计划并按计划培养,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这同样是因为不同工人的性格,特长不同所致。这也表明科学管理也是一个长期,连续和不间断发展的过程。科学的选择和培养同样交融着有效的沟通。因为管理者所选择和培养的对象是工人,选择与培养的成功必须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思想,认识,情感的互动和一致。而这种无所不在的互动,就是管理理念、想法的交流,即深入细致而具体的管理沟通。第四、上下协作,按章办事。勿需多言,协作必须前后贯穿着沟通行为过程。由此可见,的确,哪怕是最早和最初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核心因素也是管理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要有管理就必须良好有效地沟通。二,过程管理学派对于管理的论述与界定以法国著名古典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为代表的过程管理学派,首次对管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从而在管理研究上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法约尔创建的一般管理理论至今仍为大部分管理学家所沿用或吸收,不愧为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1916年,法约尔在其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首次细分和提出了企业的六大职能,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从而首次对管理活动在企业所有活动中的地位与差异进行了卓越区分,也就首次提出了企业的管理活动是一个与企业其它活动相互区分、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活动,并且他还认识到不同企业活动需要人们具有不同素质与才能,尤其是明确区分了管理者与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管理的知识和才能,从而克服了科学管理理论只把眼光盯在生产管理领域的局限性,深化和拓宽了对于管理概念的理解,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管理理论。在该书中,法约尔首次明确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而且根据当时的条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管理的十四大原则和管理的五大要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过程管理学派提出的管理定义,即管理的原则与要素,如何渗透和体现着笔者所认为的管理沟通的活动与精神。法约尔提出管理十四大原则为: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从属于整体利益、员工报酬、集中、等级、秩序、公平合理、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合作。劳动分工、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员工报酬等一些原则,在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论述中已阐述,不再重复。权力与责任原则、等级原则、秩序原则等等,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中管理权力与义务的划分、权力划分与责任划分、并使二者匹配的过程。要实施这些原则,企业中各部门与层次的人员又必须事先或事中达成一致共识,沟通的过程也必须引导和支撑着共识达成的过程。个人利益从属于整体利益原则、集中原则、公平合理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和团队合作原则等等几个原则则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沟通的重要性。个人利益要服从总体利益,没有沟通不可能达成;集中意味着某些人要让出部分权利,如果缺少沟通,集中的意义和必要性没有被恰当地理解和接受,集中不过是一种假象;公平合理和员工稳定更直接针对和重视员工社会需求,希望能借此达到平衡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目的,这意味着员工和企业均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真正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交流、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利益和情感的恰当划分及平衡,也就不可能出现公平合理与员工稳定。至于创造精神和团队合作,更是一种团体行为,团体内部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体,也不可能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工作体系,创新也就不可能产生。法约尔在该书中,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是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管理职能。它们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些要素如何渗透和体现着管理沟通的活动和精神,在前文中已有论述,不再复述。值得重点一提是,法约尔本人在该书中一再强调指挥、协调、控制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对指挥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重点强调协调是企业经营取得成功的保证,强调控制在于及时指出工作中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并不再重犯.他指出〝团结就是力量,企业领导人必须好好想想这句话。〞他认识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任何的一项管理活动都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整个企业必须置于完整有效的管理系统之下,才能确保企业经营成功。在笔者看来,他实际是在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必须有良好有效的整体与局部沟通,充分理解企业和员工的要求和现状,共同努力,掌握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共识,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合流的力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而这恰恰就是管理沟通的过程和目的。三,组织结构管理学派对于管理的论述与界定1921年,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发表了著名的论著《经济与社会》,从而奠定了他做为管理学家的牢固地位。他提出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一种所谓“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人类社会中的大中型组织包括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抽象,升华和总结。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官僚体制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组织,它具有熟练的专业活动、明确的职责划分、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等特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技术体系。韦伯指出,该官僚体制即使从纯技术角度观察,也比以往的其他管理体制具有明确的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1,准确性;2,迅捷性;3,明确性;4,简单性;5,连续性;6,严肃性;7,同一性;8,严密的服从关系;9,防止磨擦;10,人力和物力的节约。韦伯风趣地谈到:〝一个职员无非是一台运转着的机器上的一个齿牙,整个机器的运转给它规定了基本固定的运行路线。〞由于该体制具有以上优点,就可以保证它能够象一架机器那样灵活高效地运行。纵观韦伯的组织结构的管理理论,笔者发现韦伯完全了解和理解沟通的精髓。他是如此卓越,深知企业或其他组织中存在的许多不必要的耗费和分歧,而这些分歧在常规状态下,又必须通过付出高成本的管理沟通予以关注和解决,因而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企业或组织运行的理想效率。韦伯提出这一理想的管理体制,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即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沟通的障碍和成本,使整个企业或组织的信息沟通如同一架机器或者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嗓音,即使企业或组织中的任何一人都为所当为,将情感、信息、思想、计划、工作的沟通高度统一,从而达到最佳的沟通,造就最佳的管理。即最简单顺畅的沟通渠道构成了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架构,协调一致不是原则,而是事实,即成本最小化的沟通设计造就出最成功的管理。四,社会系统管理学派对于管理的定义以切斯特.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管理学家对管理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巴纳德的成名作《经理人员的职能》被认为是他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巴纳德认为,企业或别的组织也好,它们都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的三个基本目标也是企业的基本目
本文标题:企业管理的实质和核心是沟通(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