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2中职语文报任安书课件
报任安书司马迁司马迁作者介绍司马迁,字。(朝代)家,和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是我国最早的,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和人物著作。其中人物与先秦时的文学人物相比,明显具有鲜明的个性。此外,它的主观色彩与抒情性,在历朝“正史”中是最浓厚最突出的。作者自述写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四点上:其一是表现了进步的文学观;其二是表现了进步的经济思想;其三是表现了强烈的民主性和批判性;其四是表现了豪迈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报任安书》“答……书”《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书”《与朱元思书》(吴均)“上……书”《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信的内容: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历程,可以用“悲壮”二字来概括。我们要认识司马迁,了解他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他的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并进而读懂《史记》,读懂中国的历史,《报任安书》是不可不读的。因为这是司马迁用自己的笔蘸着自己的血泪写下的,通过它,我们可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原文:夫人情莫不贪生恶(wù)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顾:顾念。妻子:妻子和孩子.至:至于。激于义理者:被正义、真理所激发的人。于:被。不然:不这样。指心中有理想的人与常人不同,不会“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今仆不幸……仆于妻子何如哉?”这句是说,自己没有家人可牵挂,对妻子、孩子的情分也不深。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势造成的。如今我不幸,早年丧失父母,没有兄弟相亲,孤独一人在世,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怎么样呢?原文: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léi)绁(xiè)之辱哉?必:一定颇:很。识:明白。分:界限、原则。沉溺:陷身、陷入。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原文:且夫臧(zāng)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引决:自杀.况仆之不得已乎:何况我已经(到了)没有任何办法可想(的地步)呢?隐忍:克制忍耐.幽:包围、囚禁.粪土:指监狱,即受屈辱的地方。恨:古今异义,此为遗憾私心有所不尽:指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文采:指文章。况且奴隶婢妾还能去自杀,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在所不辞,是遗憾心中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平平庸庸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代显露(文章不能流传给后代)啊。问题研究•本段所讲司马迁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不自杀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让“文采表于后世”。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摩灭:磨灭,摩通“磨”倜傥:卓越不凡称:被称颂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被人称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拘而演:被拘押而演绎厄而作:困穷而著作了厥:才,副词膑脚:被截去膝盖骨。修列:编著迁:被贬。大底:底同“抵”,大都。发愤:抒发愤懑,古今异义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了《周易》;孔子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拘而演:被拘押而演绎厄而作:困穷而著作了厥:才,副词膑脚:被截去膝盖骨。修列:编著迁:被贬。大底:底同“抵”,大都。发愤:抒发愤懑,古今异义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了《周易》;孔子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通其道:行其道,实行其理想思来者:使来者思垂:流传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了解自己的思想。就像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砍断双脚,终究不可能被任用,便隐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抒发他们的愤慨,想让文章流传后世以表现自己的思想。这一段举这么多人的例子,这些人有何共同之处?意图何在?他们都是高尚的士人,都受辱,都隐忍,而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作者用这些人的例子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办法,这些伟人他们虽受辱,但是他们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生命也因此有了价值,他们的名字也流传于后世。他们是自己的榜样。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窃:私下。自谦。网罗:象网一样收集失:“佚”,散失的考:考订稽:考察,如无稽之谈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合它们的前后始末,考查它们成功、失败,振兴、衰落的规律,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轩辕: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草创未就:完成。就极刑:接受,承受。会遭此祸:恰恰传之其人:传给可传的人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虽:即使也是想探求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往今来的变化,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没有怒色。如果我果真能写完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碎尸万段,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说明《史记》的规模、体例,并交代著书的目的,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书来洗请耻辱。这段说了些什么内容?“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司马迁因腐刑被深深激怒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在愤怒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通史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结论,这正是司马迁成为文学家和历史家的原因。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司马迁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书“长歌当哭”!晚清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本篇不仅对我们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古人早就把它视为天下奇文,可与《离骚》媲美。此文之奇,首先表现为气势的磅礴。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发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是极其复杂的,他无意矫饰,但三言两语又无法说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实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欲言又止。
本文标题:12中职语文报任安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5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