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十七讲:文学批评(二)·社会历史剖析
社会—历史批评: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评价文学现象,强调文学批评应该把作品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考察。西方19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第十七讲:社会—历史批评一、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脉络及主要观点:1、维柯在《新科学》(1725)中提出了“特定时代、特定方式”说。由研究哲学家们的智慧所养成的始终一致的恒心也不可能把神和英雄们描绘成那样飘忽无常,其中有些角色尽管深感激动和苦恼,一碰到些微的相反的暗示,便马上风平浪静;还有另外的角色正在盛怒咆哮之中偶然想到一个凄惨事件,马上就嚎啕大哭起来,另外有些在极端哀伤中如果碰上某种愉快的消遣,例如尤利西斯在阿尔基诺斯国王的宴席上那样,马上就忘记一切烦恼,尽情欢闹起来,另外一些角色本来心平气和,听到一句天真话不合胃口,就翻起脸来,做出狂暴愤怒的反应,威胁要杀死对方。阿喀琉斯也是如此……维柯:《新科学》§786……一些粗鲁野蛮,飘忽无常,无理固执,轻浮愚蠢的习性究竟哪种人才会有呢?那种人心智薄弱像儿童,想象强烈像妇女,热情奔放像狂暴的年轻人,……就是这些考虑所引起的一些疑难才使我们感到有必要来寻找出真正的荷马。—维柯:《新科学》§7872、斯达尔夫人(1766—1817):•继承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即把地理与气候视为制约社会建制、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乃至文学艺术的主要条件,并据此把欧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大部分。南方文学包括希腊、罗马、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的文学,以推崇古典、情调欢快;北方文学包括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和北欧一些国家的文学,以感情炽烈、蕴含哲理、富于想象、基调悒郁。•强调文学为社会环境所制约。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等方面剖析文学现象。(参阅《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3、丹纳(1828—1893):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论述了文艺发展所依赖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并且在《艺术哲学》中以具体的文艺现象予以说明。“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艺术哲学》40“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同样我们应当研究精神上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术的出现,了解异教的雕塑或写实派的绘画,充满神秘气息的建筑或古典派的文学,柔媚的音乐或理想派的诗歌。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艺术哲学》,424.别林斯基(1811—1848)、车尔尼雪夫斯(1828—1889):•文学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文学该如何真实地反映现实,现实社会又是如何影响着文学创作等问题。建立起以真实性、典型性、思想性为主要尺度的评价标准。《一八四六年俄国文学一瞥》、《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美就是生活,艺术的美将永远隶属于活的现实。艺术“只有当它的发展是以时代的普遍要求为条件的时候,就会得到辉煌的发展。雕塑所以能够在希腊人中间得到繁荣,只是因为,它是他们生活中主要特征的表现——它是热烈崇拜人体形态美的表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543-5445、20世纪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由对环境、时代、道德倾向等因素的关注转向文学与社会之间的更为隐秘的深层关系的探究①卢那察尔斯基:在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互动中考察文学现象。《论俄罗斯古典作家》②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开创者,“总体性”。《小说理论》③戈德曼:提出“文学辩证社会学”批评方法:一部文学作品的结构与作者所属的社会阶级的精神、社会、经济结构是对应的。《隐蔽的上帝》二、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概念:•环境•历史•道德•人生•阶级与性别•意识形态三、社会—历史批评的缺陷:•社会—历史批评注重于作家和作品的社会分析,而对文学的审美价值却有所忽略。•社会—历史批评忽视文学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也是一种缺陷。“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三个必备条件是:1)作者对待事物正确的、即合乎道德的态度;2)叙述的晓畅或形式美,这是一回事;以及3)真诚,即艺术家对他所描写的事物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托尔斯泰:《〈莫泊桑文集〉序》《漂亮朋友》是一本非常污秽的书。显然,作者没有节制地放纵自己去描写那些令他痴迷的东西,有时仿佛失去了对主人公基本否定的观点而站到他的一方去,但总的来说,《漂亮朋友》是建立在作者严肃的思想和情感基础上的。……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不仅是困惑,而且是愤慨——那个粗俗而好色的禽兽竟得以发迹和成功,他正是凭借这种情欲而飞黄腾达的,在上流社会获得了显赫的地位。令作者感到愤慨的还有气主人公赖以获得成功的荒淫无度的整个环境。但在这两部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之后的作品里,这种对生活的道德态度开始出现混乱,对生活现象的评价开始游移不定、支吾其词,而在晚期的几部长篇小说中,它已经完全被扭曲了。
本文标题:第十七讲:文学批评(二)·社会历史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8081 .html